中国道路运输网 >> 运输管理 >> 运输研究 >> 正文
“公车公营”挑战承包挂靠经营
来源:吴晓征 2010年2月22日10:36

    安徽省正大力推行汽车客运“公车公营”改革。众所周知,目前相当一部分汽车客运属于承包挂靠经营。因此在改革中要正视和尊重车主利益,做到对策灵活,补偿合理,从而弱化改革引发的利益矛盾。

  “公”与“私”的利益博弈

  2月9日中午,繁忙的合肥旅游汽车站。一辆合肥至望江的客运中巴的驾驶员踩响了引擎,满载一车旅客,风尘仆仆地出站。 “春节期间往返合肥、望江的旅客不必担心,1月中旬停运的这个线路班车,现已全部恢复了正常运行。 ”合肥汽车客运公司第一分公司经理韩冰的话里,仍透着一丝疲惫。矛盾并未彻底解决,只是问题向后推了――为了平稳度过春运“关口”,合客一公司对合肥至望江班线14辆承包车辆的“公车公营”改造,暂时停止,过完年后再重新启动。

  这条班线的公车公营改造,像是一颗“地雷”,在今年元旦前后就被踩响了一回,震动了业界。去年12月30日,合肥汽车客运公司宣布:取消该班线14台客车的挂靠租赁关系,有偿收回班线经营权。之前,这家公司曾对合阜、合蚌、合宁等10多条省内省际专线,实施了同样的改革,过程都很顺利,不料这次却碰了钉子。从1月上旬开始,公司经营的合肥至望江客车就再无宁日,“车一开进望江县,就冲上来一群女子,往我和乘客身上泼脏水,给车胎放气,威胁我,下次不准再拉人来。”“团团围住车子,既不让车离开,也不让乘客上车。 ”公司班线驾驶员陈师傅心有余悸地回忆说。 1月14日,万般无奈之下,合客一公司只好宣布:合肥至望江班线停运。

  放眼全省、全国,类似的冲突,在各地一桩桩不断上演。透过乱象,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这是客运企业与挂靠车主的利益博弈与冲突。是公车公营与挂靠经营两种公路客运经营方式的“对垒”,争的是班线经营权的最终归属,争的是经营权转移的成本。

  “公车公营是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大方向,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承包挂靠经营是一种历史形成的经营方式。只有正视和尊重这种客观的多元化利益关系,才能突破和化解这种难缠的多元化利益格局。这应当是公车公营‘深水’改革应把握的方向。”省运管局副局长夏则长评价说。

  公车公营大势所趋

  梳理客运公车公营与挂靠经营之争,要从我省客运发展历程谈起。省运管局班线管理处处长朱路明谈起来如数家珍。

  上世纪80年代,道路旅客运输本来就姓“公”――市场基本由省汽车运输公司一家包揽。 1987年,这家计划经济下国有运输大企业,已有覆盖全省的近12000个客车班次。但计划体制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企业运转不灵,经营跑冒滴漏,财力捉襟见肘,服务不如人意,而社会客运需求越来越大。后来,这家省级企业转换成省运管局,保留行业管理职能,经营则还给了多元化的市场,个体、集体开始一起上路跑客运。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全省客运企业普遍经营不善,陆续推行车辆产权转让和客运班线租赁经营。如今,个体经营和挂靠承包经营的客车数量,占据全省营运车辆50%以上。

  “挂靠承包经营,对增加客运市场的运力和活力,曾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其弊端也变得越来越大,逐渐成为客运行业的问题源头和发展障碍。”朱路明分析说,首先,追求利润第一的经营业主似一盘散沙,难以管理和约束,造成倒、甩、卖客,私拉散倒、站外揽客、违章超员和哄抬票价、粗暴待客等恶劣经营行为难以根除。 “一场春运下来,合客、飞雁、锦湖这些公车公营车辆,几乎没有投诉,被投诉都是个体和承包挂靠车辆! ”

  其次,从公司经营上,挂靠承包经营者“负盈”不“负亏”,只重短期效益,对同线路班线或班次的增加和更新发展,千方百计设置障碍,甚至为了班线利益之争,或人为地想造成垄断局面,不惜斗殴滋事,酿成流血冲突。

  随着社会发展、消费升级,从事道路客运,远不是只要给旅客提供“位移”服务这么简单,舒适的车型与站场,统一的标识与服务,愉快的乘车体验,是越来越重要的“附加服务”,往往只有具有一定实力的大企业,才能提供的这样档次的公共产品。全国客运企业正在大力实施跨省兼并重组,“安徽客运企业拿不出更好的服务,怎么与省外‘大鳄’竞争?与铁路动车竞争? ”朱路明面色凝重地说。

  现在的“公车公营”模式,较开放搞活前的“大包大揽”,有着本质区别。企业是法人结构完善、国家监管到位的企业。有内外制约的环境,使其必须守法经营。“可以说,规范和信誉,是公车公营企业成功经营的基本条件。 ”

  审慎改革避免“触礁”

  从客运企业自身出发,公车公营与挂靠承包经营孰好孰坏,一目了然。2007年1月1日,省交通集团客运公司收回了巢湖至上海1台班线客车的经营权,这台班车当年创造利润104万元,是承包经营的4倍以上。交通集团客运公司巢湖公司,公车公营车辆虽然只占总车数的6%,但利润占公司利润总额的50%。而由于大力推进公车公营,2008年交通集团汽运公司行车事故同比下降27.2%,公车公营车辆没有发生一起行车事故。

  2003年以来,我省逐步清理客运车辆挂靠经营,提高公车公营经营比例。当前,全省公司化经营车辆已占全省客车总数的46%。 “政府引导鼓励企业自主解决运输历史遗留问题,但没有统一标准,各地区、各企业情况不同,操作方式也不一样,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芜湖运泰集团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家企业从2003年开始,用了近6年时间,对车辆产权进行调整回收,为公车公营改造进行铺垫。改造前,深入调查、充分沟通,对改造的方法、步骤、收购主体、经济补偿等制定科学详细的方案;并提前大力开展宣传,强化经营者对班线改造的心理预期。该企业顺利完成了繁昌县到芜湖、芜湖县到芜湖、南陵到繁昌等班线公车公营改造,自由产权和公车公营车辆占总车辆台数的一半以上。而记者从省交通集团客运公司、滁州客运公司、合客总公司这些成功实施公车公营改造的企业了解到,改造方式虽然各有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对策灵活,方案细致,宣传到位,补偿合理。

  省运管局副局长夏泽长认为,挂靠承包经营和个体经营的客运模式,是历史形成的,公车公营改革一定要采取尊重历史的态度,不能一蹴而就。 “这是涉及经营者根本利益的问题,不能轻率地搞‘一刀切’,进行‘突然袭击’式改革,否则极易激发矛盾,影响行业和谐和社会稳定。只有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分类清理,稳妥推进,才能让更多的公车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

(值班编辑:兰霞)
最新通讯员新闻
信息检索
关键字
类  型
新闻阅读排行
本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更多>>运输刊物订阅
更多>>精品车辆
新闻回顾
更多>>专题新闻
更多>>通讯员列表
更多>>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