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运输网 >> 运输管理 >> 运输研究 >> 正文
浅谈淮安汽运集团客运业的下一步
来源:淮汽集团行政事务部 吉荣 2009年6月1日20:2

    近几年来,影响我们道路客运业发展的矛盾问题接踵而至,各类保险费用占客运成本的比重不断加大;油料价格的步步飙升;伴随公路等级的提升,车辆的通行费用标准逐年增高;劳务用工的不断规范,使得人工成本增幅较大等等,这些诸多成本因素逐步在挤占着客运企业的利润空间,使得道路客运业的经营者们已产生了对运输成本大幅增加的恐惧心理,加之铁路提速、轻轨建设、节能压力等因素的存在,迫使道路客运业已经走到一条不得不谨慎选择的岔路口。

  作为有着六十年发展历史的淮汽集团,面对企业内外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不能也不敢存有丝毫懈怠,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制订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道路运输企业跨越式发展,已成为我们企业经营者的当务之急。

  一、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复杂多变,给企业带来巨大挑战

  自2003年改制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入,尤其是运输市场环境的复杂多变,对企业现实经营产生了程度不同的影响,甚至还将波及到企业今后较长一段时期的发展,我们不得不对其高度关注,积极寻求对策。

  (一)铁路客运的频频提速和城际铁路的快速建设,使公路客运地位弱化。

  与公路客运平行的铁路客运通过年年提速,并加快其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其全国运输网络的覆盖率,对整个公路客运业产生了极大地冲击,严重影响了公路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双方面对面地展开了一场新的市场竞争。(由扬州、泰州发出的铁路客运列车,远达哈尔滨、北京、兰州、成都等地。)

  在人们的心目中,火车比汽车安全,因此,在长途运输中,人们出远门会优先考虑火车再考虑汽车。这也让我们真切地领略到国营铁路运输强大、优势的竞争能力(国家投入,不计成本),铁路客运列车所经、所至之处,公路客运的长途班车倾刻崩溃,中短途班车客流锐减,承包人濒临破产,企业利润骤降。而公铁衔接所产生的大量短途接驳因我们没有相应的站点、班线和组织,而自然流失。

  (二)现有地理条件,制约企业长远发展。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升较快,虽给企业经营增加了一定的客户资源,但因公司现有的产业特征、地理位置,均己严重制约了公司当前经营的空间和可持续发展,甚至使政府、部分公众对公司产生了诸多误解和偏见。

    时下,公司各产业经营场所多集中在市区比较有价值的地段, 既有商业聚集和出行便利的优点, 也存在着与城市规划、管理的现实和潜在的冲突,以及大型车辆出行困难等具体问题。上述情况虽是历史形成的,但政府和部分公众不仅难以理解,且指责声不断,出现种种问题不断干扰、影响公司正常的经营发展,牵制经营管理的精力,增加了太多的成本费用。

  (三)公路客运市场有待进一步净化,企业现有市场份额已遭蚕食。

  当前由于参与淮安公路客运市场竞争的主体急剧膨胀,尽管我们完成了市区客运资源的整合,却并未实现市场份额百分之百的占有。相反外部环境急剧恶化,“黄牛”已形成了一个“新兴产业”,与“黑车”、“旅游车”、过境车辆等社会运力大肆蚕食我们固有的客运市场份额;而我们自身的管理优势、服务优势、价格优势也并非客运行业的龙头,甚至一些社会运力的优势还远远超过我们的部分承包车辆。

  二、企业经营管理所面临的内在问题和矛盾

  (一)安全形势严峻,管理压力陡增。

  公司从事的运输商贸和修理三大产业,都具有较大的安全风险,事故的发生时刻威胁着我们。虽然我们在安全生产工作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强化了安全管理体系、制度、机构,充实了安全管理人员,加大了安全检查和奖罚力度,但事故仍时有发生,承受的社会和经济压力繁重。

  (二)运输成本持续膨胀,企业效益锐减。

  从我公司近三年的运输成本来分析,成本的上升趋势已很明显。06年比05年成本上升10%,07年比06年成本上升18%,企业成本正以平均每年15%左右的幅度逐年递增。因燃油、工资、税费等影响成本增长的因素存在,使企业效益增长空间被一次次紧缩。

  公司现有营运车辆757辆(含金湖、盱眙、淮盱、淮宁、淮涟、鸿达、淮安快鹿等控股、参股子公司192辆),总车座数16240座,其中:客车共运行429辆,座位数为14055,年运量为430.3万人次(含回程),年行驶里程约6593.31万公里,年油耗约1667.94万升,油料成本占总运行成本比例为40.51%。燃油价格的一路飙升,大伤运输企业的元气。今年6月初,调价前年油耗金额约为8573.23万元,调价后年油耗金额约为10141.56万元,约增加燃油成本1568.5万元。即使2008年6月28日,按省、市政府部门文件精神再次调整燃油附加收取标准,公司将增加收入537.56万元,仍有1030.94万元的燃油成本需要企业自行消化。

  其次是国家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接连出台,使企业在安全管理、纳税、人事用工等方面的经营成本急剧增加。自2006年开征“交强险”后,企业年增成本100余万元;2007年,先后调整车辆保险费率,年增保险成本150万元;调整城镇土地使用税,年增成本近50万元;企业为积极推进省、市等主管部门提出的客运公司化改造的进程,同时缓解社会矛盾,采取回购车辆的方法,这也大大增加了营运成本;另外,国家对法定节假日的重新划定,将长假分割成短假,致使长途业务受损,同时春运票价不允许上浮,营运收入减少近100万元等等。

  三是企业改制后,我们坚持“国家、社会、企业、员工和股东”共同发展的经营理念,为保证员工就业稳定和安居乐业,企业在足额纳税、足额上交各项交通规费的同时,通过推行薪酬制度的改革,着重提高员工的工资收入,保持每年不低于8%的增幅,并为员工办理医保、大病、工伤等各项社会保险。为此,企业的人工成本平均年增约200万元。

  (三)各产业发展不平衡且存在自身发展的不足之处。

  运输业、特别是客运业:向适应高速路网和市场新需求的公司化经营转移困难重重,服务市场化、标准化和人性化水平较低,班线类型不齐全。

  商贸业:经济效益接近顶峰,难作突破,对比之下市场环境也早已趋于落后,急待改善。

  作为弱势的修理产业,始终未能脱掉亏损的“帽子”,仍是举步为艰,急待定位。

  其他辅助产业:发展较慢、规模过小、效益一般。 

  (四)资金短缺,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近两年来,为了顺应旅客的出行需求,提升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度,公司相继更新了一大批车辆,耗资2000多万元;二是依据市政府、市局等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公司正在积极筹建新南北站的建设,其间已投入了近3000万元的资金,现仍需继续筹措大量资金用于站场建设。由此可见,企业今后几年的发展都将可能因资金的短缺,受到较大影响。

  三、面对挑战,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兵贵神速”,危机来临时,不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和“观望”往往会使企业“兵败如山倒”。

  (一)不畏困境,制定总体发展目标。

  今年,企业将充分利用民营企业的优势,走资产、资本、品牌一体化发展的经营路线,进一步调整优化资产结构、产业结构,提高资产运营质量,壮大企业实力,扩大经济规模,实现“资产增值、税收增加、企业增效、员工增收”的总体发展目标。

  (二)未雨绸缪,做好客运格局变化的应对准备。

  面对客运市场的多元化,我们应及早地做好客运格局变化的应对准备。首先是调整站场布局。目前,公司已在筹建新南、北客运站,并将重新布局整个客运站场阵营;其次是调整运力结构,向大容量、高档次、少污染的方向努力。因旅客出行主要有安全、舒适、票价、时效这四个基本需求,实现安全与舒适的必要载体就是高档次高质量的营运客车,2007年,公司便开始相继实施营运车辆更新计划,部分单位现已完成了更新任务;其三是调整站场功能,实现市场分流和以点胜线战略,即以新的站场建设启用为基点,分散长途班车的始发区位,以“点”的优势截取客流,辐射一片。

  (三)做精做深客运资源,捍卫现有客运市场地位。

  虽然从发展趋势来看,公路客运将受高速铁路、城际列车、地铁等轨道运输的冲击,但巩固公路客运事业仍有许多文章可做,当横向拓宽的空间受限时,还可以从纵深的角度对现在班线进行做精做强,提高客运业的附加值,确保现有客运市场地位不动摇。

  (四)全员发动,缩减运输成本。

  影响企业运输成本的因素除了燃油成本外,主要来自企业的外部因素,市场的不规范,市场的准入制度落后等,导致车辆超限超载、长期恶性竞争、低运价运营,形成了恶性循环。为此,企业积极在内部应发动全员,提倡节能、省材等各类劳动竞赛活动;更新企业运力,适当上调运价;呼吁国家有关部门,采取宏观调节运价偏低与运输成本持续升高的矛盾,企业内外共同努力,推动运输市场的健康发展。

  (五)等待时机,适时进行机制体制的转换。

  新一轮的客运格局大变化不可避免,将给我们现存的客运企业带来诸多影响,我们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去积极迎接市场的转变,与同等级企业之间联手谋求共存共赢,或是聚合县以下运输主体,重组更大规模的集团公司,共同抵御市场风险。总之,要通过“内作调整,外寻机遇”,以内外并举的策略来应对各类挑战。

  (六)规范企业各专项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

  严格依照民营化模式理顺企业内部体机制,使各项管理工作进一步趋于合法化、规范化,并再上新台阶;努力打造企业服务产品,构建一个内聚人心、外树形象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各产业与外部市场的关联度,用好、用足自身优势,经营上开拓创新的同时,运用个性化的服务方式稳固原有市场份额;重视 “人”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的效能,逐步提高员工收入,完善考核与激励机制,真正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用人原则,激发全员的积极性;将员工培训的方式多样化,提高全员综合素质;将企业文化建设落于实处,运作于生产经营的细节管理之中,从而增强企业的同心力、凝聚力、竞争力,共同打造一个和谐企业、和谐社会。

(值班编辑:兰霞)
最新通讯员新闻
信息检索
关键字
类  型
新闻阅读排行
本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更多>>运输刊物订阅
更多>>精品车辆
新闻回顾
更多>>专题新闻
更多>>通讯员列表
更多>>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