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Road Transport Academy
[江苏]京沪高速淮安段春节假期交通大流量成因分析及对策刍议
来源:中国道路运输网在线通讯员 张云淼 2016年2月25日9:47

  自2012年国家实施高速公路小型客车免费通行政策以来,每次重大节假日期间我大队辖区都会出现流量剧增的场景,部分路段还出现交通拥堵现象。

  今年春节长假期间,京沪高速淮安段迎来免费通行政策实施以来最大车流量,峰值断面流量超过3500辆/小时,峰值日断面流量超7万辆。特别是2月12日、13日正月初五、初六,京沪高速淮安段迎来返程客流高峰,淮安段下行(由北至南方向)818km至859km之间多次出现车多缓行的局面。

  一、假期大流量成因分析

  通过实地勘察调研,笔者认为有如下几个成因:

  一是京沪高速淮安段是由苏锡常到徐州、宿迁、淮安的必经之地,车流在楚州枢纽(848km)附近出现大流量也就有其必然。京沪高速淮安段是联通苏南地区与苏北徐州、宿迁、淮安、连云港等城市的主要通道。苏南地区是我省劳动力输入地区,苏北地区是劳动力供给地,每至一年一度的春节,节前返乡车流由苏南大量涌出前往苏北乃至鲁南,经京沪高速淮安段,在楚州枢纽(848km)处开始分散,有近三分之一的车辆依不同目的地进入盐徐高速前往宿迁、徐州,在王兴枢纽(818km)处二次分散,部分车辆依不同目的地进入宁连高速前往连云港,剩下不足一半的车流还在京沪主线继续向北,前往沭阳、新沂、临沂等地。因此,车流在楚州枢纽附近出现大流量也就有其必然。

  反之,节后,由苏北连云港、徐州、宿迁、淮安等地汇聚起来的前往苏南的车流,在王兴枢纽和楚州枢纽处先后两次汇流,加上节后返城时间的相对集中,初五、初六是免费通行的最后两天,也是放假的最后日期,因而,初五、初六在楚州枢纽处形成整个假期的高峰。

  二是假期免费通行吸引了小客车不走国省干道,改走高速公路出行。从经济学上分析,高速公路在收费情况下,部分对价格敏感的驾驶人会选择不收费或者收费很低的国省干道行驶,也就起到了为繁忙的高速公路分流的效果。2015年,新237省道全线贯通,新237省道几乎与京沪高速平行,全程无收费,且同京沪高速一样也是双向四车道,除了限速100(部分路段80)以及平交道口多之外,行驶路况与京沪高速区别不大,往返淮安到扬州之间的很多车辆选择新237省道行驶。监测发现,新237省道开通前我大队辖区平日断面流量35000辆,新237省道开通后断面流量在30000-32000辆,这减少的流量基本都被新237省道分流。当高速公路在假日免费通行时,这部分对价格敏感的驾驶人自然回流,选择高速公路出行,叠加了高速公路的流量高峰。放假时间越长,人们出行的距离就越远,改走京沪高速的人就越多,这种逆分流效应非常明显。

  三是楚州枢纽附近的道路设计不尽合理。

  其一,从盐徐高速自西右转进入京沪高速下行线(由北向南方向)匝道有3个车道,京沪主线本身有2个车道,相当于5个车道在此汇集,挤入2个车道,车辆在此争道抢行在所难免,这也是楚州枢纽前后碰擦等小事故频发的诱因。另外,此处的匝道只有150米加速车道,加速时间不足,不容易将车速提升至与主线相一致的100-120km/h,导致从盐徐高速并入京沪主线的车流车速慢,进而影响京沪主线车流到此降速。

  其二,同样在下行线,由盐徐高速驶来的车辆经楚州枢纽在850km+40m并入京沪主线,而前方不到1.5km就是六洞服务区(851km),导致刚刚提速的车流在此又开始分化,部分需要进入服务区的车辆在此降速或者由左侧车道挤入右侧车道。影响整体的通行流畅,并有可能导致相关碰擦事故。

  其三,在第二点的基础上,如果在午餐和晚餐时间段,进入服务区就餐的车辆叠加正常的加油、如厕、休息的车辆,形成进入服务区车流的高峰时段,前方六洞服务区车行不顺畅了,必然影响到后方1公里的楚州枢纽的车行不顺,而这两个就餐时间段会明显加重楚州枢纽附近的拥堵。

  其四,在楚州枢纽,由京沪主线下行线进入盐徐高速的匝道开口约80米,当京沪主线在下行线拥堵缓行时,很自然就会有车辆沿着开口试图从应急车道超车进入主线,导致正常需要进入盐徐高速的车辆被拥堵车辆滞留,叠加了拥堵效应。

  另外,此处开口80米过于宽泛(一般匝道宽度不超过10米),需要3-4组警力在此一点疏导维护,否则,用1-2组警力在此,前方刚疏通后方又排队拥挤。我大队在公车改革后除去多功能车和勘察车只剩下7辆巡逻警车,而且,在大流量情况下,需要分散照顾到全线各个主要关键点(三个收费站、两个服务区、两个互通枢纽),警力和警车的不足,实难以首尾兼顾。

  其五,京沪高速在楚州枢纽有四进两出六个出入口,无论南来北往的车辆在此遇到多个出入口都会降速查看道路,同时,降速避让与出入口的车辆。在此处,经常有车辆减速进入应急车道甚至违停在应急车道或者导流带内。(这也是楚州枢纽处违停高发的成因)

  二、假日大流量的管理难点

  (一)交通违法突出,管控查处难。因为出行需求强烈,一些驾驶技能较差,法制观念淡薄,缺乏高速公路驾驶经验的人群乃至新手驾车驶入高速公路,导致超员、超速、违法停车、疲劳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频发。另一方面,一些技术状况差、安全系数不好的机动车也被作为代步工具,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安全隐患较大。在小型客车免费通行期间,收费站实行小型客车专用车道通行,免去了停车发卡程序,促使收费站工作人员“一岗双职”职能失守,加上警力有限、路面突发情况多等因素的影响,安全管控难度增大。

  (二)交通事故易发,应急处置难。2015年,京沪高速淮安段共发生交通事故609起。其中, 4个节假日小客车免费通行期间,共计发生交通事故208起,占全年事故总量的35%,占比十分突出;而其中98%事故涉及小客车。高峰时段,道路通行拥堵,交通事故多发,警力资源、施救力量就显得捉襟见肘,疲于应付。同时,部分驾驶人的交通安全素质不高,在事故堵车后容易占用应急车道行驶或停车,引发严重的交通堵塞,导致施救力量无法及时到达现场,严重影响了应急处置和疏堵保畅的速度。

  三、应对大流量管理的建议

  坦率地说,笔者有“大动”、“小动”、“不动”三种建议。

  其一,“大动”。即拓宽京沪高速。京沪高速在江苏境内是双向四车道,平时货运车辆非常多,小客车在货车间穿梭,即影响通行速度和效率,也容易发生事故;遇有事故,单向两车道也容易发生拥堵,无法疏导。京沪高速道路拓宽工程是《江苏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里面列明十二五期间要开工的工程(开工京沪高速新沂至江都段扩建工程),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开工。现在,我省十三五规划编制在即,笔者呼吁将京沪高速新沂至江都段扩建工程再次纳入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解决双向四车道的高速公路与大流量交通无法匹配的问题。

  其二,“小动”。即对相对制约大流量的瓶颈路段进行改造。京沪高速淮安段的瓶颈就在楚州枢纽至六洞服务区之间的路段。一是将京沪高速进入盐徐高速的匝道开口缩小,二是将六洞服务区南迁,在不能迁移六洞服务区的情况下,建议将楚州枢纽至六洞服务区之间的这短短一公里的高速利用现有的应急车道和路肩扩建成双向六车道。改善通行条件。

  其三,“不动”。在无法对基础设施进行调整或者改扩建的情况下,需要立足自身现有条件,抓好以一路三方联勤机制为纽带的协同管理,同时从内部挖潜,做好交警本职的管理工作(具体在第四部分“假期大流量管理的对策”中介绍)。

  四、假期大流量管理的对策

  近些年来,笔者所在大队从辖区实际出发,通过联合高速公路经营公司、路政等部门,结合自身的管理实践,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大流量管理模式。同时,也梳理了管理当中的一些短板和不足,待下一步予以优化完善。

  (一)从形成管理合力入手,提前开展预判,全面整合资源,做好充分准备。一是争取驻地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大队要主动向沿线区县、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工作,重点反映高速公路大流量期间的管理困难,分析大流量期间的辐射效益可能对地方交通所带来的影响,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领导对高速交警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二是要敦促管理处强化应急准备工作。要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经营公司的安全管理主力军作用,引导其树立主体责任意识,整合其清障、施救、养护、监控等日常管理力量,科学安排应急勤务,向管理的重点时段、路段倾斜。对清障施救设备、物资,要提前进行检查和保养,确保“战时能上,上时能用”。三是要加强横向联动部门的沟通协调。要深化与消防、救护等具体部门的联络,通报可能面临的预判形势,建立健全应急处置预案和机制,畅通应急响应渠道,强化事前应急演练,熟悉高速公路交通环境,确保应急响应及时到位。

  (二)从提高管理实效入手,科学部署勤务,实行人技结合,做到以静制动。一是要张弛有度,科学合理使用警力资源。要按照“勤务跟着安全走、勤务跟着流量走”的思路,根据不同的管理形势,科学部署警力。小流量期间,实行弹性勤务,充分保障民警的休息,防止民警出现厌战情绪。大流量期间,大队领导要带头深入一线,或在监控联合调度中心指挥,引导在队民警树立“一盘棋”思想,坚决执行命令,服从指挥,确保充足警力在岗在位。备勤民警要保持二十四小时通讯畅通,随时准备进入应急临战状态。在经历繁重任务、连续加班等情况后,要保障民警能够及时休息,确保警力可持续使用。二是要人技结合,科学开展主线流量管理。要加强与管理处、路政的联勤联动,整合警力资源、施救力量、科技设施,加强路面主线车流的管控。大流量来临前,要加强事故易发路段的巡查,快速处置事故、车辆抛锚、违法停车等警情。大流量到来期间,要坚决避免警力盲动,应实行“分片布岗、电子巡逻”的模式,在事故多发的互通匝道等易堵点设立固定岗,利用警报器、喊话器进行预警提示,实时监测易堵点通行情况。要发挥视频监控设施等科技设备的“千里眼”作用,加强可视点位的覆盖,开展常态化、高频率的电子巡逻,做到及时发现警情,快速出警、快速施救、快速清障、快速恢复交通。三是要动静结合,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大流量期间,因为车流密度大、跟车距离近、速度相对较低,所造成的交通事故财产损失相对较小,一般都按照简易程序处理。但是,一旦路面发生交通事故,路面滞留车辆会较多,往往容易引发次生事故和大面积堵车。所以,在确保快速出警、恢复通行的基础上,要全面推行简易交通事故的快速处理机制。在事故易发路段附近的高速出口,要设置固定的“事故处理点”。主线布岗的警力和清障施救力量在前期现场处置后,要恢复主线布岗,引导事故车辆的群众前往“事故处理点”处理交通事故,防止路面动态管理上警力不足、现场混乱,出现被动局面。

  (三)从改善道路环境入手,坚持从严治理,做到打防并举,积极消除隐患。改善道路通行环境,主要从动态秩序管控和交通安全设施改造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要严厉整治路面的动态交通违法行为。从大流量期间的交通违法行为种类上来看,主要存在主线倒车、违法停车、应急车道行驶、超员等几类常见违法行为,这些行为有的容易造成道路拥堵,有的容易诱发恶性事故。要通过采取定点守候与流动巡逻相结合、传统手段与科技手段相结合的模式,强化秩序管控。向科技要警力,是交通管理不变的真理。特别要加大对应急车道抓拍设备等科技设施的投入,加强对互通枢纽的管理,严厉查处一批主线倒车、违法停车、应急车道行驶的交通违法行为,营造严管态势,全力净化行车秩序。二是要提高路面的交通安全主动防护能力。要坚持“重点突出、兼顾日常”的原则,联合管理处、路政等部门,引入专业的第三方权威部门或机构,以交通事故为导向,重点排查辖区道路存在的消防设施不完善、护栏强度等级不高、车型间速差大等方面问题,加强对交通事故多发点段的排查治理工作,进一步完善路面交通安全设施,提高道路的交通安全防护能力,主动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减轻事故所造成的后果。

  (四)从信息宣传引导入手,用足发布渠道,强化风险提示,倡导安全出行。一是要用好传统宣传媒体。要充分发挥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的覆盖广、影响大的优势,主动发布交通安全形势预判信息和危险、易堵路段信息,及时发布重大节假日期间主要道路通行信息,合理引导驾驶人与旅客选择合理的出行路线、出行方式和时间,避免车流量过度集中。二是要用好自有宣传阵地。要充分利用收费站、服务区等场所人流密集的优势,采取悬挂交通宣传横幅、LED屏滚动播放警示语、宣传橱窗悬挂宣传挂图等方式,对出行群众进行安全宣传教育。要通过高速公路主线的电子显示屏、可变情报板等自有渠道,实时发布路况预警信息,宣传交通安全常识。大流量拥堵期间,可利用收费站工作人员,向群众发放堵车绕行地图,引导群众避开堵点和事故多发点。三是要用好新兴媒体途径。要善于使用新兴媒介,充分发挥微信、微博等自媒体的信息诱导作用。针对局部路段可能流量超负荷的情形,可以尝试编辑专题链接,以“吸睛”标题来吸引群众阅读攻略,改变行程。同时,也可以组建或加入驾驶人集中的微信群,发布宣传提示信息。

(责任编辑:张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