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运输网 >> 互动中心 >> 通讯员专栏 >> 正文
[江西]甘愿坚守传大爱-记市交通运输系统青年先锋号获得者曾翔
来源:中国道路运输网在线通讯员 肖招萍 2013年11月28日9:33

  “这位名叫曾翔的个体司机,在困境面前,将‘义’字当前、‘利’字放后,其品质情操值得我们敬仰……”曾翔没有想到,自己坚守在乡村公交客运线上的事迹竟然上了中国交通报,报社编辑还特意为他作了点评。他也没有想到,萍乡市交通运输系统领导会为此授予他“青年先锋号”奖牌,市、县交通、运管部门的领导还亲自上门慰问他。“我一定尽最大努力来做好乡村客运,尽最大可能的方便乡亲出行。”他将自己的感动浓缩为简短的一句话。

  在村民出行艰难时,他选择了乡村公交客运

  据悉,曾翔目前是江西萍乡市唯一长年坚守在乡村公交客运线上的个体运输司机。他告诉笔者自己跑的是芦溪至银河客运班线,全程24公里,途经3个乡镇10个村。全线只有他这一班车。在这条班线上,有时走20多公里路也碰不到几个乘客,几乎没有运输业户愿意跑,可他依然每天早上7点半钟准时发车,下午3点半钟开始从芦溪返回,每天往返4趟。

  当问到为什么在收益低的情况下仍坚持跑这条线路时,曾翔坦露了自己的心扉: 他本出生于芦溪县源南乡一个偏僻小山村——石塘村。小时候就经常跟着奶奶步行到很远的银河街上卖鸡蛋。稍大时,又经常要跑很远的路去学校念书。长年的奔波,让他对乡亲们出行的艰难有了切身感受。后来,虽然从事摩托出租的人不断增多,但摩托车的事故也越来越多,而且很多时候摩的司机不愿接受老年人。所有这些问题,都萌发了曾翔的一个梦想:要设法改变乡亲们出行艰难的现状。 2007年曾翔终于如愿以偿:他在亲朋好友的支持下购买了一辆班车,从此开始了他乡村公交客运的生涯。

  在同行纷份放弃时,他却独力支撑毅然坚守

  随着国家村村通客车“民生工程”的深入实施,全县好多乡村都开通了客运,加快了物流、人流、信息流的畅通,拉近了乡村与城市的距离,极大改善了乡村的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但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全县100%的乡村都通了水泥路、柏油路,很多村民也开始购买电动车、摩托车甚至是小轿车,乡村公交客运除了一些留守老人和学生乘车外,平时生意比较清淡,很多从事乡村线路的运输业户都纷纷放弃了、改行了。而曾翔却在固执地坚守,“我经营的这条班线,沿途全是较为偏僻的村庄,除了一些留守老人和学生乘车外,平时生意清淡,更主要的是里程长、成本高,客流少、收益低,说句心里话,这些问题也曾时时困扰着我,但是一想到乡亲们出行的艰难,我就咬咬牙坚守下来了。”

  曾翔告诉笔者,乘客们都知道他的行程时间,大多会按时在沿线新建的10多个候车亭、候车点等候,有的乘客还直接通过手机与他联系,叫他等候或者叫他去接。久而久之,他已经习惯了这种服务方式,而且与沿线很多乘客都成了好朋友,乘客们对他也有着一种特殊的依赖。

  在自己默默付出时,他收获来自各方的感动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曾翔对乡村客运的默默付出,感动着沿线的父老乡亲们,他因此赢得乡亲们的好评与支持。该县银河镇墨溪村70多岁村民郭金寿,在亲眼目睹曾翔在这一乡村班线车20多公里路上拉不到几个乘客却长年坚守后,他深深感动了。他用3天时间将所见所闻写成报告,花5天时间找到沿线10多个村的村主任,请他们在报告上签字、盖章后,送到了芦溪县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报告中他这样写道:“芦溪至银河镇村公交极大地方便了乡里乡亲们的出行,票价便宜又安全便捷,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受农民居住得分散、客流量小、出行习惯等等因素的制约,乡村公交正面临着尴尬的境地。”他呼吁,地方政府在政策上要倾斜,避免乡村公交开通后因客源不足面临亏损,甚至放弃经营乡村班线。

  在了解到了这一情况后,芦溪县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主动找到了曾翔,为其办理免费二级维护、免费运输证年审、免费进行责任险、免费强制险等5项免费服务有关手续,协调为其减免了相关费用,并争取发放相应补助。“市县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关怀与支持,让我受到了莫大的鼓舞,为我今后更好服务乡亲提供了无穷动力,我会一直坚守下去而无怨无悔的。”说这话时,曾翔的脸上写满了自信与幸福……

(值班编辑:杨艳梅)
最新通讯员新闻
信息检索
关键字
类  型
新闻阅读排行
本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更多>>运输刊物订阅
更多>>精品车辆
新闻回顾
更多>>专题新闻
更多>>通讯员列表
更多>>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