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黄山市交通运输面貌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特别是公共交通建设方面,市政府坚持公共交通优先的发展战略,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为公共交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市、县、乡公共交通网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服务质量也得到很大提高。同时,黄山市全市高速公路、国省道路公路和城乡道路的通行能力大大加强,同时公路运输站场建设速度也明显加快,市汽车客运总站、黄山风景区旅游集散中心、黟县和歙县旅游汽车站等一批大型客运站场建成使用,为加快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高铁黄山北站综合客运枢纽站项目的建设,将作为黄山市“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对全市经济发展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但是,黄山市作为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城市,游客越来越多,城区人口及私家车数量不断增多,而人们遵守交通规则、保证交通安全的意识不强,再加上城区道路交通承载量有限,在城市交通上出现了一些困境:市内交通经常出现的拥堵现象、停车难现象,夜晚和郊区打车难等问题;作为旅游城市的黄山市,目前各旅游景点之间旅游公交直通车还没有全部开通,外地游客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多游几处景点较困难;高铁黄山北站综合客运枢纽站建成后,通往市区及通往各景点的旅游公交直通车的开通建设等问题;需要开通城际城乡班线车辆的问题;开往市内三区四县的客运班线车、城市出租车,其经营权还是业主个人的,驾乘人员服务质量参差不一人们的出行还是不方便,出行成本依然很高,达不到社会效益。……总之,在硬件建设上、服务上、安全上与游客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为了更好的满足市民和游客的需求,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抢抓历史性机遇,建成道路交通枢纽。
随着黄山高铁站的兴建,需要大力实施综合交通提速升级工程,加快公路运输枢纽交通建设和完善配套实施。实现公路、铁路建设与客运的同步发展和良性互动,促进公路交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高铁黄山车站广场214亩交通设施场地上将建起国家一级汽车站标准设计的黄山客运新总站。首要解决的是政府的招商问题。黄山客运新站与高铁火车站一步之遥,如果能为高铁旅客集散提供配套公路运输服务,真正做到公铁“零换乘”,新客站就要多开通一些至周边城市的省市际班车线路,这样,将大大便利周边城市市民出行,也有助于增强黄山北站的影响力。否则,线路太少,车站的客流集聚作用就不明显。但是,我们必须防止出现如郑州东高铁站旁的综合客运枢纽那样的令人遗憾的局面:一个偌大又现代化的车站,可目前却仅有12条线路进站发班,旅客换乘大多还是要到新东站、北站、中心站等。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民众出行的不便。而杭州在东、西、南、北各设一处车站,往每个方向均可就近乘车,做到长途客车不进城,极大缓解了城市的交通拥堵,并为城市发展做了大贡献。这样,首先要做好的是:1、加快商业设施建设,站房及司乘宿舍、维修、安检部等配套建筑,周边同步建设配套的饭店酒店、超市休闲娱乐场所等,以方便初到黄山的外地人,不使高铁站显得荒凉寂寞。
2、在公交站点,设立公交线路图和大型电子显示屏,让来此乘车的旅客对站前广场的设施分布一目了然。
3、广场停车位中设置专门的大巴停车位,以方便旅游大巴或高校校车停放;设置出租车、私家车停靠点,便于有序管理。
4、车站实行站务服务智能化管理,具有微机售票、电话订票系统、网上订票系统、条形码检票系统。
二、需要注重节约现有资源,合理规划客运线路。
1、建立快速汽车客运站。
除了原有的黄山市汽车客运总站,高铁站旁的黄山客运新站(北站)外,还可在城市的东面建设一个汽车客运东站。这样,可以在黄山市建设起三个快速汽车客运站,三站之间可以由直达公交车连接,定时发车。北站的功能,主要是专门接送高铁上下的乘客,将其输送到黄山市市区和各个景点,并开通直通省内大部分城市或著名旅游景点的高速公路客运班线,起到快速转运、疏散火车站片区旅客的作用。原黄山市客运总站继续保持与各区县的直达客车线路,和黄山客运新站一起承担豪华高速客运班线和省际班线的运输,同时除了公交车外,其他客运车辆全部禁止入市区,以此缓解城区的交通压力,并带动周边区域发展。东站则主要开通与省外的长途汽车客运,与外省市的汽车站对接。直通市区内的公交线路仍由公交车运行。
2、大力发展景点旅游公交,打造快速城际公交网络。
目前黄山市正在建设京福高铁,未来黄山市将成为由多条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构建成的“双十字”骨干交通枢纽,形成以屯溪、高铁新区为中心,依靠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的立体交通圈城镇,充分发挥交通枢纽作用,发展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城区公交能够向外延伸到周围15-20公里范围的各城镇群,大力拓展交通枢纽客运,形成市、县、乡三级快速运输体系,构建旅客快速、畅通的运输通道。根据市政府报告中提出的打造屯溪-休宁-高铁新区-徽州区的快速通道,黄山市内有规模的道路运输企业可按照公车公营模式,建成快速网络,大力推进城际际公交客运。满足游客到全市56处旅游景点没有直通车黄山市各景点的旅游出行需求,做到“进得来、出的去、走的了”。
3、建成县乡通、乡村通的公交客运。采取城镇交通一体化的思路,整体将乡镇汽车站全部交由具备经营资质也有较强管理经验的运输企业来经营管理,乘车价格远远低于现在搭乘客车的价格,老百姓自然会到车站来坐车。将客运班车线路延伸。由区县对开的客运班车,延伸到大的乡镇。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管理、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引导社会资金以独资、合作、合资、联营等方式参与镇一级的客运站场站建设。由政府出面协调,让个体营运的普通中巴班线车路退出市县运营,改为只从县区到达乡镇村之间的客运公交。使中巴车的运营实现良性化,从而跳出一向与客运公车争饭碗抢客源导致谁都“吃不饱”矛盾多多的怪圈,成为连接县区汽车客运站和村民居住村的交通运输工具,既增加了中巴车的营运效益,又方便了村民出行。
三、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扩大市区公交线路网点覆盖率,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
为加快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城,方便农村居民出行,按照“交通先行、公交优先”的发展方向,依托国家支持新农村建设而开展的“村村通公路”这项民心工程的实施,继续大力开拓黄山市各区县城乡公交的开通,大力发展城乡公交,逐步整合城乡公交资源。
四、创新交通运营模式,打造快捷交通平台。
黄山市有能力有规模的运输企业要实行“强企”合作、“司司”(公司与公司)联合运营,加大投入力度,实现客运公车、出租车、公交车的联合运营及协作运营,以运输企业良好的服务理念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以市场化模式建成城际公交,从而不断提高乘客的满意度,提升政府形象。
1、利用信息化,打造综合型交通运输平台。
可建立信息化交通平台,综合调度车辆运行。比如,高铁下来的旅客如果数量不多,就不一定开通客车运送,可相应地派遣出租车接送。如果客流量大,则通过信息化平台,增派客车运送。
2、 开设电话、手机叫车服务。对于有需要的客户,可通过信息平台实现电话、手机等叫车服务,使客运交通服务真正做到“便民利民”。
3、开设公务用车上门服务业务。随着单位一般公务用车的取消,客运企业可以相应地开发公务用车上门服务业务,为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公事出行提供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