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运输网 >> 互动中心 >> 通讯员专栏 >> 正文
[湖南]浅议基层交警部门如何做好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来源:中国道路运输网在线通讯员 刘小满 2012年5月24日10:54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加快,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机动车和驾驶人数量不断增加,广大人民群众对快捷交通和优质服务的新需求和新期待越来越迫切。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作为道路交通主管部门的公安交警部门要想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全力保安全、保民生、保畅通,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安全、畅通、和谐、稳定的道路交通环境,除了公安交警部门自身方面的努力外,还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和全社会的重视、支持和广泛参与。笔者结合基层公安交警工作实际就如何做好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更好的服务经济发展浅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思考。

   [关键词]基层 交警  社会管理  创新  思考

   一、基层交警部门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近几年来,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满意度不断在增强,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总体上还不适应当前新形势的需要,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增强抓好社会管理创新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是践行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是中央政法委确定的“三项重点工作”之一,是深入推进公安工作“三项建设”的重要途径,交通管理作为公安机关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社会管理创新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新要求,更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的开放性、流动性大大增强,新经济、社会组织快速发展,对社会建设与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呈现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趋势,对改进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切实加大社会管理创新的力度,才能从源头上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不断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工作基础、群众基础。

   (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说到底是做群众的工作。交警部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就是要以开创群众工作新局面为出发点,深入群众,贴近群众生活,服务群众、服务社会,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对于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推进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是提高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涉及到交通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各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领导水平、执法能力的重要体现。在新形势下,面对复杂的问题,实现公安交通管理科学发展,只有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切实改进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方法,才能不断夯实维护畅通、平安、和谐交通环境的群众基础。只有把社会管理创新这项工作抓好,我们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真正把社会管理创新的成果惠及到人民。

   二、结合实际谈谈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些主要做法。

   社会管理创新,首先是思想的创新、观念的创新,理念的创新。要敢于、善于打破以往的思维定式和思维束缚,以新的视角、新的观念、新的方法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实现新跨越,推动交通管理工作创新发展。在公安交通管理社会创新方面,常德交警部门这些年做了很多有益的探讨,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管理创新工作使常德市公安交通管理工作跻身全国地市级同行前列,连续两届获评“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笔者以常德交警部门为例,谈谈在实践中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些主要做法。

   (一)强化创新工作组织领导。以常德交警支队为例,支队成立了高规格的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市公安局副局长、交警支队支担任组长,并抽调专门力量集中办公。支队定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创新工作,确定重点创新课题,将工作责任逐一明确到各大队和部门,出台详细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方案,制定了工作推进表,有力地推动了创新工作。

   (二)创新车管驾管业务服务。常德交警部门探索建立了以大队交管服务站、流动车管所、网上车管所、4S店小型汽车登记服务站为主体的“四位一体”车驾管服务机制。扩大县级车管所和直属各大队车管服务站的事权,将小型汽车登记业务下放至德山交警服务站,摩托车登记业务下放至西湖、西洞庭,将大型汽车(除大中型客车、重中型货车、危险品运输车、校车四类重点车型外)注册登记、年检等业务下放至具备条件的县级车管所。依托城区移动警务平台,打造流动车管所,在市城区开通了4个流动车管服务窗口,群众可就近办理行驶证及驾驶证的换补证等业务,仅2011年就办理车驾管业务1800余起。

   (三)创新事故预防处理机制。一是创新重点车辆监管机制,联合运管部门,建立监控中心,为“两危一客”车辆安装GPS,应装率达100%,通过卫星定位监控平台可及时纠正客、货运车辆交通违法行为,实现场站静态、道路动态全过程、一体化管控。二是创新农村地区校车管理机制。建立“四定一补”的管理模式,有效杜绝了校车违法,从源头上消除了校车安全隐患。三是创新交通事故处理机制。支队通过引进交通事故快速处理系统,大大提高事故现场勘查速度,确保了非人伤轻微交通事故现场10分钟内撤除,非人员死亡事故现场20分钟内撤除,缓解了市城区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拥堵。市城区非人员伤亡的轻微交通事故做到24小时内做出责任认定。

   (四)创新城区交通管理体系。一是创新考核机制。实行路段承包责任制,将各路口、路段管理责任明确到人,将以往重点考核处罚金额转变为重点考核见警率、道路畅通率、交通守法率,考核方式由交警内部评判为主转变为群众评价为主。二是创新移动警务平台管理模式。支队以移动警务车为平台建立了六套“移动警务平台”,建立了路面巡逻管控网络,按照精确指挥、以点控面、无缝覆盖的原则,合理布局警务平台,将警力由点向线延伸,辐射周边道路,最大限度把警力下沉到一线路面。建立快速指挥反应机制,把移动警务平台建成处警分中心,实行扁平化指挥,通过平台直接调度路面警力,指挥调度效率提高一倍。三是创新城区停车管理模式。常德中心城区实行停车收费,运用市场手段,通过经济杠杆,调节停车需求,引导车辆少停快走,提高泊位利用率。建立常态巡逻查纠机制,充分发挥协警专管作用,在城区道路实行高密度巡逻,加强与停车收费部门的联系,根据收费工作人员提供的情况,精确查纠违停车辆。实行停车收费以来,城区停车秩序明显好转,中心城区停车难得到缓解,群众反应良好。

   (五)创新交管执法监管模式。常德支队将法制员的编制和管理调整为由支队法制科和大队法制部门管辖,实行下派监督制度,专门制定了法制员管理办法,明确法制员职责,扭转了过去法制员不愿、更不敢开展工作的局面。从全市交警选拔了民警担任支队专职法制员,对车管、驾管、事故处理、违法处理等重点岗位,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多方位、全流程的监督,及时纠正执法过错。建立了协警监督管理机制,加大对协警的监督力度,严禁协警在无交警的带领下单独执勤,协警违规执法的,一经查证属实的予以辞退。

   三、目前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基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社会管理创新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不少地方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空白点,特别是随着驾驶人和车辆急剧增加,人、车、路矛盾日益凸显,管理于服务不相适应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管理服务的体制机制、方式方法还亟待改革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识模糊。在基层工作中,相当多的民警对服务与管理的统一性认识不足,将服务与管理割裂开来。具体的表现就是,有些民警老是摆不正自身位置,自认为管理者要有管理者的威严,以管人者自居,自认为“执法者应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容不得群众的批评意见;还有的民警对待群众缺乏耐心,固执地认为群众根本不懂法律,在执法过程中随意训斥群众,根本不允许群众辩解,对群众在处理交通违法中提出的疑问和申辩,认为是狡辩和故意找茬,搞情绪化执法,罚态度款,更有甚者滥用强制措施。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了群众与民警的对立,为群众工作,即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埋下了隐患、设置了障碍。

   (二)思想僵化。群众工作中,有的民警认不清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凭老经验、老条条办事,缺乏干事创业、勇于创新的精神。一些基层领导者工作中缺乏敢闯敢干的精神,对如何搞好群众工作,如何服务群众,让群众满意心里没有底、行动上无创新举措,一味地以遵守规定为名义,在简化程序、优化服务方面无创意,造成工作程序繁琐,群众办事不便,效率低下。例如,有的部门设置业务窗口有问题,有的群众办理一件业务要多次来回跑,让群众非常不满意。客观上讲,近几年来一些部门的 “冷、横、硬”的问题有了明显改观,但在业务繁忙、工作压力大时,“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情况仍是时有发生。

   (三)认识偏差。现在,在基层交警部门中相当一部分民警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认识不清,单纯地认为,交警只要上好岗、执好勤、办好业务就行了,搞群众工作跟自己根本不沾边;也有的民警认为现在交警工作这么忙,上级却还要搞大走访等活动,这是额外给交警增加了工作量,纯属没事找事。从这些牢骚和反映中可以看出,这些民警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理解和认识是多么有限,他们根本不了解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重要性,认不清做好群众与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是密不可分的。正是因为现在基层民警中存在着种种认识误区,尤其是一些领导自身中也存在着一些错误认识,这才导致了一些基层单位的社会化创新迟迟开展不起来。

   (四)执法偏差。一是部分基层民警缺乏“执勤为民”的理念,执法不公,在执法大搞“弹性执法”或者存在“吃、拿、卡、要”等问题,伤害了群众对民警的感情,造成群众对交警执法有了抵触情绪。二是执法方法简单粗暴,将群众推向对立面。有的民警在执法过程中对执法理念、法律条文的理解上过于机械和僵化,而忽视了法律人性化的一面,总认为对交通违法当事人予以上限处罚,才能体现法律的威严;有的在执法过程中把执法与服务对立起来,不向群众告知和宣传法律条文,漠视群众的感受,对群众的解释置之不理、置若罔闻,最终导致许多群众产生了“我惹不起,还躲不起你吗”的想法,他们看到民警就躲避。

   (五)宣传欠缺。在基层交警工作中,我们也多次尝试如何更好地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如何做好群众工作,但在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方面缺少全面规划,特别是在宣传方面,由于宣传工作的不到位、不深入,致使群众对交警的职能不了解,或者一知半解,对民警执法心存偏见,致使警民关系越来越疏远、警民感情越来越冷漠。同时,因为宣传和协调工作不到家,没有充分发挥好各级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的作用,在社会化管理上缺乏创新,工作上没有形成合力,导致在道路交通管理上往往是交警一家在“跳独舞”、“演独角戏”。

   四、做好基层交警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一些思考。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复杂艰巨的重要任务。需要各级领导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解决交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不断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全力推动公安交通管理工作跨越式发展。笔者认为,作为基层公安交警部门,做好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应该把做好群众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奠定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基础。一是树立“执法为民”思想。教育民警在执法过程中正确处理好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处罚与教育的关系,过好亲情关、友情关和人情关,在警民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信任,彼此理解,相互支持的和谐警民关系,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奠定群众基础。二是要切实加强与群众的联系。要把群众满意作为公安交警工作的指挥棒,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公安工作好坏的标准,制订完善绩效考核标准,引导广大民警用人民的情怀当好人民的警察,积极为群众去执法、去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争取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工作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优化服务群众工作措施,丰富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内涵。在工作上,对待人民群众态度一定有要耐心,能办的事情马上办,大小事情认真办,一切事情依法办。通过深入开展“人民满意窗口单位”创建活动,“规范执法示范岗”创建活动、“人民满意警队”创建等各种创建工作,适时出台服务经济、服务群众的各项利民、便民措施,进一步提高服务群众工作水平,对那些工作不称职、群众不满意、影响交警形象的人和事,要坚决查处,绝不姑息迁就。

   (三)形成管理创新长效机制,巩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保障。要按照“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要求,坚持“制度管警”,以警务管理考核为抓手,不断完善执法质量考评制度,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健全执法内部监督机制,努力构建交警执法工作的管理机制、自律机制、惩戒机制和防范机制。在内部,要进一步加强执法质量考评;在外部,建立健全群众监督工作机制,从规范日常执法活动入手,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查摆整改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整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在工作中要积极探索社会管理创新的长效机制建设,不断巩固管理创新工作基础。

   (四)积极加强群众沟通联系,明确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重点。积极与群众沟通交流,这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点。如果要开展好社会管理创新,不管是领导还是民警都必须保持一个“诚恳”的态度,必须对民真诚,要设身处地为人民群众着想,保持宽容的心态,善于听群众的反面意见,听他们对公安交警工作批评意见或不理解的提问,耐心听取群众倾述,这样,群众才会听我们的解释或说明。只有我们拿出诚意,才能打消群众的顾虑,使他们能说出真话、实话,才能使我们的工作最大限度的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五)大力开展宣传营造氛围,树立爱民亲民良好执法形象。大力开展宣传,树立爱民亲民的执法形象,这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步骤。一是抓好舆论宣传,树立群众满意的队伍形象。要以开展争创“人民满意单位”和“爱民模范”等各种活动为载体,及时总结经验,与媒体合作, 借助各种宣传平台,加大宣传力度,抢占舆论阵地,传达民警辛劳付出,激起群众对警察的理解,在全社会树立交警队伍的正面形象,努力构建起“和谐”警民关系。二是要大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要利用交通安全宣传“五进”活动、“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和“大走访”活动的有效载体,活化形式,多措并举,深入到群众中去,在宣传交通安全的同时,通过与交通参与者交朋友,与创建单位定期交流等形式,在职责范围内最大限度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做好事,办实事,树立交警爱民亲民良好执法形象。

   [结束语]社会管理创新是一个不断改革、不断突破、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适应新形势、应对新问题、实施新对策的根本之举,只有创新才能破解难题,实现持续发展。特别是作为一个与人民群众接触最广泛的公安交警部门,点多、线长、面广,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必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能,提升服务层次,强化管控能力,创造一个让党委政府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道路交通环境,为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值班编辑:Online Team)
最新通讯员新闻
信息检索
关键字
类  型
新闻阅读排行
本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更多>>运输刊物订阅
更多>>精品车辆
新闻回顾
更多>>专题新闻
更多>>通讯员列表
更多>>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