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运输网 >> 运输管理 >> 运输研究 >> 正文
浅谈公路运输企业车辆的管理与效益
来源:中国道路运输网在线通讯员 嘉兴市国鸿汽车运输有限公司 余峰 2008年3月24日16:16

    随着社会经济和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道路运输市场迅速成长,公路旅客运输企业产品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方式逐渐占据了运输市场的主导地位,以公车公营的高、快速客运已经成为运输企业经营的主流形式。因此,如何运用和使用好企业的车辆,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下面,本文就车辆的管理与效益,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车辆管理的重要意义

    企业投入车辆进行运输生产不仅要考虑经营效益,同时也要考虑提供的客运服务是否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能否满足广大旅客日益提高的出行需求,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立足点。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客运输业迅猛发展,已悄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运输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经营行为的要求越来越规范,安全管理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满足新时期旅客运输要求的基础上,每个企业都在积极的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作为运输企业最主要的生产工具——车辆,加强对其的管理显得非常必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及措施,借以提高车辆使用效率,降低车辆使用成本,是企业增加经济效益的捷径之路。

    二、车辆管理的总体思路

   车辆投入经营之前,专业运输企业往往会进行全面的线路经营可行性分析,其中最重一项内容就是营运成本分析。一般来说,营运成本包括车辆折旧费、过路过境费、车辆规费、车辆燃油费、车辆维修检验费、车辆保险费、人工费、站务作业费以及其他管理等费用,其中部分费用已由线路经营的客观条件、企业自身的管理制度和行业部门的政策法规等先决因素所确定,这部分费用相对来说是固定不变的。而车辆折旧费、车辆燃油费、车辆维修检验费和车辆保险费约占整个营运成本的15%、32%、12%和4%左右的比例,其总和占整个车辆经营成本的60%以上,是经营成本中最大一块,也是弹性最大的一块费用。如果企业能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制定合理的经济考核指标,能有效的控制好这块成本的消耗,从而降低车辆营运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对此,本文认为在车辆管理问题上,需要解决好三大类的问题。第一类,车辆输入问题。即车辆选型、购置、折旧和保持新度系数的更新办法,这确定了从事客运车辆的先天条件,直接关系到今后车辆使用经济性的程度。第二大类,车辆使用问题。即车辆的管、用、养、修各个环节,主要指车辆的机务技术管理,此类问题的解决程度将直接反映到车辆使用的综合效率和消耗成本,是车辆管理的重中之重。第三大类,车辆运行安全问题。即车辆运行安全管理,表面上看安全管理往往会增加企业的成本,管理上经常会与经济利益相冲突,解决起来困难较多,但实际上它有效的增强了企业预防车辆事故发生和抵抗运输风险的能力,直接影响到当今运输企业发展和生存的问题。

    由此可得,这三类问题着眼点在经济性,重点在技术性,难点在安全性,如何实现三者的满意结合是车辆管理的关键。基于上述认识,本文提出“预防为主,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总体思路。

    三、加强车辆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措施

    根据总体思路,很容易确定车辆管理的工作重点和思路,企业应该重视三个方面的管理工作:一是合理选型;二是车辆机务技术管理;三是行车安全预防措施。

    (一)注重客车选型和购置的合理性、经济性

    (1)客车选型首先要符合线路经营运输的要求。一般来说,企业在购置车辆之前,在审批线路报告中已经基本明确了车辆等级、车辆类型、车辆数量及日班次数等车辆经营要求。

    (2)客车档次要满足线路的营运条件。根据投放线路的道路条件、客流特点及票价等因素,确定合适的车辆价位及档次,做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充分考虑企业的经济承受能力和投资回报率。不能一味追求高档次客车,由于投资太大,影响投资回报率,也不能只选择低价位、低档次的车辆,造成技术性能达不到运输服务的要求,影响运输生产经营。

    (3)客车品牌要选择具有市场信誉良好、管理规范、生产制造工艺先进和售后服务体系健全的客车生产厂家的产品。此外选型时,要保持企业车型品牌的相对统一和连续,不要车型过多,降低车辆管理效率,增加维修服务压力。

    (4)客车型号应选择车辆技术性能可靠、稳定的产品,在此基础上选择性价比高的车型。往往可以购买运输市场占有率较多的车型,对厂家推出的新车型,要谨慎选购,做好充分的调研工作。

    (5)车辆配置应注重经济性。要充分考虑车辆油耗,维护成本及维修配件供应等关系运输成本的因素。同时应积极选配有利于降低车辆机件损耗的配置,比如缓速器、自动润滑系统等。

    (6)车辆购置可采取招标或与客车厂家建立合作关系。车辆批量采购时,可邀请3-5家客车厂家,进行招投标竞争,货比三家,从而降低车辆购置价格。企业也可选择2-3家信誉较好的客车厂家,培养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以获取更好的车购优惠政策和售后服务保障。

    (二)加强车辆的机务技术管理,运输成本与经济考核指标相结合。

    车辆的机务技术管理是一项具有技术性和服务性的系统管理工程。营运客车从的选型,保障正常运行,到各项经济指标的考核,直至退出营运的全过程,必须抓好每个环节的工作,才能为经营运输降成本而创造条件,达到“管理出效益”的目的。

    (1)建全机务管理制度,提高机务管理人员素质

    由于历史的遗留问题,目前许多企业的机务管理力量相当薄弱,管理制度也很不健全,机务管理工作的滞后成了阻碍企业运输主业发展的“绊脚石”。为此,许多企业为尽快改变这一现状,采取一系列加强机务管理的措施。首先是建立和完善机务管理制度,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比如《机务技术管理办法》、《车辆设备管理办法》、《车辆维修质量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的建立,使车辆管、用、养、修等各个环节,工作明确,责任落实。其次是注重机务管理人员引进和培养,提高机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一方面,机务管理具有较高的技术性,需要一批具有专业特长的技术骨干,因此做好技术人员的引进和培养工作十分重要。另一方面,机务管理工作点多面广,从业人员种类多,而且由于营运客车的特点,很多工作需要起早摸黑。所以,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培养十分关键,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才是各项工作得以成功的根本保证。再次加强机务部门、车队、车间相互间协调。即发挥机务部门车辆管理的指导作用,强化车队车辆使用的日常管理,提高车间维修服务的保障作用。企业应定期召开部门间的机务工作例会,解决车辆管理中的困难和难题。

    (2)增强车辆日常管理的力度,运输成本与经济考核制相挂钩。

    在形成管理制度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如何落实车辆的日常管理,企业可以从现场管理、检查监督和落实考核等方面入手,强化车辆的日常管理:

    一是抓好车辆现场管理的例检、门检的重点关。

    实行车辆每天例检制度,车辆回场后,必须执行车况例检,发现故障和安全隐患及时修复排除,从而确保第二天车辆运行正常,提高车辆完好率;严格车辆出站门检制度,车辆出站前,必须进行出站检查,从而提高了出站车辆的技术状况,减少了各种安全、经营违章违规现象。

    二是加强爱车例保的检查监督力度。

    爱车例保是保持车容车貌,技术性能,行车安全等状况良好的重要工作,是要求驾驶员必须履行的职责。企业应对驾驶员爱车例保工作进行按月考评,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并将考评结果与员工奖金考核相结合,同时作为驾驶员各类评比活动的主要依据,从而提高驾驶员爱车例保的自觉性和责任性。

    三是完善车辆经济责任制考核

    为将降低车辆的营运成本,大多数运输企业纷纷根据自己的管理实际,制定了运输成本经济考核指标,主要是燃、材料等使用成本的管理考核制度,比如《公营车辆燃油消耗考核办法》、《公营车辆材料管理办法》及《轮胎管理办法》等。

    油料管理方面,既要减少不合理消耗和浪费现象,又要考虑车辆性能,运行安全及服务质量等外在因素,应坚持“科学、安全、有效”的油料考核原则。采取定点加油、统一结账的方式,以确保油品质量,控制油料成本的整体支出;根据车型性能、线路特点及季节变化等因素合理制定油料消耗定额标准,定额标准要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定额水平过高,则考核标准过松,容易出现跑、冒、滴、漏,导致油耗升高和浪费。定额水平过低,可能造成服务质量的下降和车辆计件的损坏,导致考核难以执行;实行节超奖罚的考核制度,油料消耗与驾驶员的经济利益直接挂钩,充分调动驾驶员节能降耗的积极性;严厉处罚盲目节油的行为,坚决杜绝违反驾驶操作规范和降低服务质量的行为,以防止机械事故和旅客投诉事件的发生。

    材料管理方面,企业应制定车队和内修厂捆绑式的经济考核指标,采取单车千(百)车公里材料消耗考核制度,按车辆的类型、使用年限和技术状况等确定额指标,实行节约有奖,超额赔偿的考核机制。同时,机务管理人员要加强维修现场的管理和监督,合理控制大件材料和零配件的消耗,维修车间要规范材料采购、保管和领用的流程,保证材料质量,杜绝随意浪费。轮胎是材料消耗较大的一块,应把好轮胎选购质量关,做好轮胎使用、保养和技术鉴定等工作,以延长轮胎使用寿命。低速车辆还可以推行翻新胎的使用,节约轮胎使用成本。此外,对由于操作不当、维修不当等原因引起的机件损坏,要追究责任,并予以处罚。

    总之,严格按经济考核指标的标准,做好单车使用成本考核工作,完善车辆使用成本经济责任制考核,进一步明确了机务管理人员、驾驶员和维修人员的各自职责,有利于提高工作责任性和积极性,从而有效的降低车辆使用成本的支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加强车辆维护保养,提高车辆维修质量

    本文前面内容已经提到了车辆选购是车辆使用经济性的先决条件,而车辆维护维修是车辆保持技术性能、延长使用寿命的主要手段。根据新国标GB/T18344-2001《汽车维护、监测、诊断技术规范》和交通部13号令的精神,企业应遵循以“预防为主、强制维护、定期检测、视情修理”的维护检测原则,并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抓好驾驶员日常维护。要求驾驶员做好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的“三检”工作。上岗前必须认真学习所驾车车辆的技术资料,掌握车辆的结构特点、特性和正确操作方法及保养知识,同时应密切注意车辆技术动态和技术要求,发现故障,应及时进厂保修诊断,以保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

    二是根据不同的车型、营运线路和行驶里程,编制合理的一、二级维护计划、换油计划及检测计划。同时机务管理人员要注意较长周期零部件、主要总成构件以及季节性的保养工作。从而减少车辆运行故障,保障车辆运行安全,延长车辆经济使用寿命,使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益。

    三是提高维修服务质量。修理厂应把好车辆进厂的询问检查关、维修过程的监督关和竣工出厂的质检关,完善维修服务流程、建立车辆维修档案,并对维修质量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服务等方面进行考核,从而提高用户满意率、提高一次检测合格率,降低返修率和维修责任事故率。同时应建立用户服务质量回访制度,维修质量承诺制度,进一步提高维修服务质量,降低维修成本。

    (三)采取有效的行车安全预防措施,增强企业风险抵抗能力

    俗话说:“安全就是效益”“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足以体现安全对于生产经营的重要性。安全管理措施往往需要企业人力、物力的投入,如果仅流于形式,喊喊口号,很难发挥管理措施的作用,反而浪费企业管费成本,所以实施的安全管理措施必须注重实际效果和落实力度。本文针对行车安全管理方面,并结合实际效果的问题上,谈几点措施。

    第一、把好车辆安全的“源头”管理。抓好车辆安全技术门检和出站门检关,检查车辆安全技术状况和安全设施设备,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和违规违章行为,防止车辆带病行驶,从源头上确保了行车安全。

    第二、加强车辆动态管理。充分利用GPS全球定位系统、行车记录仪和视频监控或传输设备等监控设备,加强车辆的运行动态监督管理,能很大程度上遏制驾驶员在行车中超速、超载、超时等违规行为,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有效的提高了车辆运行时的行车安全。

    第三、提高车辆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置能力。营运客车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交通事故、机械事故和火灾事故等突发情况,企业必须制定各类突发情况的应急预案,并组织定期的训练和演练,明确应急人员的职责,不断提高企业应急处置能力,可以最大限度降低车辆事故损失,减轻企业的经济损失。

    第四、增强企业风险抵抗能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提高保险赔偿额度。运输企业为减轻交通事故带来巨额的经济赔偿,纷纷提高了第三者强制责任险赔偿额度,从原来的10或20万,提高到50万,甚至100万,有效的增强企业风险抵抗能力。同时根据车辆结构特点、运行条件等情况,购买合适的险种,比如不计免赔险,车辆自燃险以及挡风玻璃单独险等,有效的减少了车辆事故造成的车辆损失。

    四、结束语

    二十一世纪,公路运输企业将逐步走向产业化、集约化、信息化、现代化。企业车辆信息微机化管理系统的广泛运用,车辆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应用和开发,将逐步替代传统的、手工的车辆管理模式,给我们车辆管理人员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为此,我们要不断学习和进步,掌握车辆管理的新方法、新技术,不断提高企业的车辆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发展而努力。

(值班编辑:Online Team)
最新通讯员新闻
信息检索
关键字
类  型
新闻阅读排行
本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更多>>运输刊物订阅
更多>>精品车辆
新闻回顾
更多>>专题新闻
更多>>通讯员列表
更多>>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