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Road Transport Academy
全国长途客运接驳运输现场会在合肥召开
来源:中国道路运输网 2015年11月25日9:6

  日前,全国长途客运接驳运输现场会议在安徽合肥隆重召开,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兼运输服务司司长刘小明、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副巡视员李泽军等领导出席。会上,刘小明就接驳运输工作发表了专题讲话,对当前接驳运输工作发表了重要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通过接驳运输再造道路运输网络和运输组织的模式。

  之前的10月份,交通运输部研究制定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快推进道路客运转型升级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根据意见稿,到2020年,基本实现道路客运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变;全面建成道路客运智慧服务系统,道路客运与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出行信息服务、行业决策监管、企业运营组织更加智慧。

  以下为演讲概要内容: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中关于"积极推行长途客运车辆凌晨2时至5时停止运行或实行接驳运输"的规定,2013年至今,交通运输部和公安部联合开展了21个省份长途客运接驳运输试点工作。我们组织召开这次现场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近三年来接驳运输试点方面的工作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从综合运输服务建设和更好的服务群众出行,促进道路运输业建设和发展的角度,研究部署下一阶段长途客运接驳运输工作。

  部党组高度重视运输服务和运输安全的工作。那么大家都注意到,这几年,部长到交通部工作三年多的时间,每个场合都会讲到安全工作,特别是运输的安全工作。那么作为运输安全工作来说道路运输又是重中之重。涉及道路运输的三个方面,三个专题就是我们常说的"两客一危":长途客运、旅游客运、危险化学品运输。所以我们在抓这项工作的时候就是"1+3"。"1"是怎么把联网联控系统做好、做实、做到位。"3"是刚才提到的"两客一危"。去年,我们大部分时间在抓联网联控和危险化学品运输。长途客运接驳运输经过三年试点,这次在安徽召开这样的现场会就是要把这项工作再进一步的总结,在总结的基础上思考怎么进一步的规范和复制推广,使得这项工作再走入一个常态化的轨道。明年,我们很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抓好旅游客运的安全运输工作。大家可能都注意到,旅游客运是这几年作为道路交通事故高发的一个地方。我们会就这方面的工作在适当的时候,组织公安、旅游、安监一起来开现场会,来把这方面的工作做好。

  一、准确把握道路客运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十三五"期间,交通运输发展将处于从"基本适应"到"适度超前"的过渡阶段,是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强化公共服务的攻坚时期,是行业体制增效升级、提升综合运输服务水平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全面加快交通运输法制建设的重要时期,道路客运发展既具备充分条件,又面临艰巨任务,更具有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安全发展的现实要求。

  (一)从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看,道路客运需要加快推进转型升级

  当前,交通运输行业已经进入了各种运输方式融合交汇、统筹发展的新阶段。加快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要求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组合效应和整体优势,更好地服务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道路客运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有效衔接铁路、水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实现"门到门"服务的基础。长期以来,长途客运在道路客运发展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长不富、无短不稳"成为道路客运企业的经营策略。但随着高铁、民航等多种运输方式的快速发展,道路客运在长距离运输上的比较优势悄然逝去,这是综合运输体系统筹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这样的形势下,"按兵不动"只能逐步萎缩,"转型突破"才能实现长远发展。去年,全国高铁里程1.5万公里,今年国家铁路局预计会达到1.9万公里。我们估计,到春运之前200公里以上的高铁里程将达到2万公里。高铁网络的形成必定会对长途客运产生非常直接的影响。比如广州到贵州的高铁开通后,包括昆明方向,长途客运客源一定会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能主动的来研究,道路客运行业会受到很大冲击。那么怎么转?怎么调?我觉得这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地方。所以,道路客运的转型升级要求加快转变运输服务模式,创新运输组织方式。行业需要自我改革,自我提升。通过开展接驳运输,让长途客运充分发挥机动、灵活、便捷的比较优势,并实现与其它运输方式的资源互补、协调发展,推动综合运输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我们从综合运输服务来说,并非高铁发展,我们就必然消亡。大家可以看到,从江苏大运等联盟运输企业来讲,通过实行接驳运输,客流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但是没有实行接驳运输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都在以20%左右的速度流失客源。这就证明,我们到了一个运输组织模式、运输组织方式、服务方式调整时期。但是这种调整必须纳入大交通综合运输服务体系下。如果在同一条线路上,运输企业去和高铁比拼,企业肯定不会赢。所以我们必须要调整改革方式。

  (二)从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看,道路客运安全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

  安全是最大的效益,也是最大的民生,安全发展才是最高质量的发展。近年来,道路客运安全形势总体平稳趋好,特别是"道路运输平安年"活动开展以来,事故呈明显下降趋势。今年前三季度,全国营运客车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0. 9%和18. 5%。但从事故分类看,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道路交通事故中,20. 3%与省际道路客运车辆有关,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道路交通事故中。

  客运一直以来这是一种需求,但这种需求的满足是不是应该保留下来,我们是不是应该用一些其他的方式来进行组织,这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地方。所以部里面提出来800公里以上的线路如果在经营期结束后不纳入接驳运输的,原则上会被取消运营资质,这也是从安全发展的需要来考虑的。从国际上来看,为防止长途客运司机疲劳驾驶,美国灰狗长途巴士采取"接力"的方式分段运输,也就是换驾换车的接驳运输。一辆大巴把旅客送到中转地,再由另一辆大巴继续运送旅客,直到将旅客送到目的地。通过分段运输,可以有效缩短单车行驶距离,预防疲劳驾驶。借鉴分段运输模式的接驳运输,也要通过筛选企业、线路和车辆,严格落实驾驶员落地休息制度,有助于切实防止疲劳驾驶,进一步提升长途客运安全水平,保障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5%与省际道路客运车辆有关,长途客运依然是群死群伤等重特大事故约多发区,安全生产压力仍然较大。而从事故原因看,驾驶员夜间疲劳仍是长途客运事故的最主要原因。

  (三)从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看,道路客运仍是综合运输体系的短板。

  当前,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对人们的出行习惯、行业的发展模式等都产生了革命性影响。

  李克强总理指出,互联网是政府施政的新平台,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近两年,以出租汽车领域为标志,"互联网+"已逐步进入交通运输行业。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具有的及时、开放、集成、共享等特性,在给行业带来了挑战的同时,也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为打破信息壁垒提供了可能。目前,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道路客运行业的应用尚处于一起步阶段,对长途客运来说,就是要以开展接驳运输为契机,大举进入客运行业。关于这点,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必须主动拥抱互联网、适应互联网、善用互联网,加快实现长途客运网络的协同化、智能化、网络化管理,提升行业治理能力。在这过程中,反应最快的是市场,市场即企业,包括参与接驳运输联盟的八家企业。大家在一年前就已经感受到挑战和生存危机,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国家高速铁路网的形成;一方面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渗透和进入。企业的反应很迅速,政府在这方面还是没有很快跟进,至少是跟进的不够。3月份在湖南长沙召开的厅局长的培训班上,我就曾讲过,互联网进入我们行业的速度不是我们还可以迈着四方小步来一步步研究的,等我们研究完了,市场上可能就已经产生了很大的问题,所以我觉得我们一些大的运输企业做的很好,已经在介入接驳运输做相应的工作。所以我们行业的发展从现在来看,网络化、规模化、规范化、信息化、集约化、品牌化应该是作为道路运输企业下一步发展和建设过程中的一个方向。从政府治理来说,借此浪潮把过去那些挂靠或者就是为了挣钱的个体线路通过这种方式把他组织起来。如果只是靠在座的包括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到路上,到企业去看,去盯,很难管。靠什么?靠技术。靠什么技术?靠互联网技术!所以很多政府管不了的,在用经济管的时候就管住了,用利益管的时候就管住了,所以在这方面,对政府的约束比较多的情况下就要靠市场。这两个手该怎么来分需要共同的来研究和考虑。

  (四)从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看,道路客运迫切需要加快深化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当前,我国道路客运存在的发展方式粗放、服务水平不高、行政管制较多、比较优势不明显等深层次问题日益显现,迫切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升级,进一步解放和发展运输生产力。通过开展接驳运输,创新制度设计,转变政府职能,减少管理部门对微观事务的干预,给企业更多的经营自主权和资源支配权,可以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效激发市场创造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加快推进行业改革,打造道路客运升级版。说政府管制多,可以回想下,这几年在道路客运特别是长途运输方面的管理工作,出一次事故,我们出一次政策,出一次政策,对企业绑一次手脚,原因在于我们没有真正是找到切入点,没有真正的找到答案。如何发挥企业主体责任作用?我们管了线路,管时间。管了时间,管车。管了车,管驾。发车时刻都管,政府在做联网联控,但企业责任不落实,结果政府花很大功夫在做监管。长期以往,把责任绑在政府身上,我们即承担不了,也承担不好,行业也没有活力,这就是现实问题。我们去年在苏州开了联网联控的现场会,政府做得很好,他首先要求企业要做好,政府主要是监管企业主体责任有没有落实到位,政府更多的是加强事前和事后的监管。但是有一点,到目前为止,我们对一些大的企业,新国线、大运、重庆交运等,我们并没有把我们应该下放的权利给他。所以,我说为什么我们要做接驳运输,这次就是要想清楚我们做接驳运输干什么。我觉得至少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再想一想:

  (1)我们现在已经在大运输的情况下,需要考虑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道路运输要发挥自身优势,这样在综合运输体系建设里,我们各方面的能力不是降低了,市场不是减少了,而是有了新的市场,我们有了更大的一些能力。从接驳运输推进,从接驳联盟的建设,都可以看出。

  (2)另一个很重要的是安全生产。像去年的"719"湖南的事故,从福建到四川,两千多公里。行驶中间要捡客,就没有按照原来的路线走。最后各种偶然因素连在一起,与一辆运危化品的没有资质的小货车碰撞,55人死亡。

  (3)接驳运输可以再造道路运输网络和运输组织的模式。这个网络不是靠我们审批出来的,所以我们要来研究跨省的网络我们怎么放权给企业主体,让企业来做,做完后怎么让涉及到的省参与进来,这是一个需要我们研究的问题。如果这么做了,那么在干线那块,他可以按照十分钟、二十分钟公交化运输。他就天天跑400公里或500公里,司机线路熟,安全度提高很多,企业效益也会好很多。在其他地方再做支线,他就可以把干、支分出来。

  我们为什么要接驳?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再造一张道路运输网络。靠谁?靠企业,政府监管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实施许可。这样运输也有效率,企业也有效益,安全也能保证,对老百姓的服务也能得到提高,何乐而不为?当然,这不是我今天一句话的事情,这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4)通过接驳运输,可以优化我们的运营、服务,特别是对驾驶员。四千公里,一辆车至少需要配3个驾驶员,他在车上能休息好?四千公里开过去,来回至少一星期时间。司机为了捡客很容易偏离审批路线,有可能带来"719事故"的问题。另外通过接驳运输,提升道路运输的吸引力。道路客运最典型的"点到点"、"门到门",这是其他运输方式都不能实现的,我们如果组织好了这张网,那一定会有它自身的吸引力。所以接驳运输是新时期下客运服务组织优化,客运事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起来,这次仅仅在21个省进行试点,我们需要总结,然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前提是问题想透了,经验总结起来,基础设施在一段时间内要做好。

  二、用新形势新要求重新审视接驳运输工作

  开展长途客运接驳运输试点工作,是创新道路客运发展模式的有效举措,也是推进道路客运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在公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精心组织、细化方案,积极指导有关试点企业,采取试点推进、部门联动、科学规划、科技创新、联盟共享等一系列措施,稳步推进接驳运输工作。

  (一)完善相关政策措施。2014年1月,我部联合公安部对长途客运接驳运输工作做、了全面部署,并将试点省份扩大到21个,涵盖了我国主要的劳务输入输出大省,基本实现了试点区域"连成片、串成线"。为加快进长途客运接驳运输工作,各试点省份按照部统一部署,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制定试点工作方案,积极落实各项试点任务。安徽、贵州、湖南、辽宁等多个省份出台关于做好长途客运接驳运输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接驳运输的标准、进入和退出流程、奖惩措施,以及各相关部门的监管重点,为推进接驳运输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广东省认真落实试点工作要求,严格审核运输企业的接驳运输方案,在有条件的接驳点对管理人员、驾驶员接驳运输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对不安全行为及时予以警告纠正。同时,各试点省份严格审核、择优选择试点企业,试点.线路成熟一条、开通一条,确保接驳运输平稳开展。目前,除广西外,试点省份均已按照试点方案全面推进接驳运输,已开展接驳运输的线路和车辆达到试点方案的60%以上。

  (二)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各级交通运输部门主动加强与公安、安监等部门的协调,畅通沟通渠道。定期通报接驳运输工作动态和长途客运接驳运输车辆信息,积极协调接驳点设置、夜间通行、违法查处等相关问题。安徽省交通运输厅联合公安、安监部门印发了《道路客运接驳运输管理办法》,明确各部门职责,强化支持和监管措施。江苏、湖南等省交通运输厅积极与公安部门沟通协调,多次以暗访形式对接驳点进行突击检查,规范接驳点管理,帮助解决接驳点设置问题,并对发现违反接驳运输规定、夜间违规运行的客运车辆及时查纠、通报追责。陕西省多次进行督导检查,对违反接驳运输规定的,一律取消接驳运输资格。

  (三)统筹接驳运输网络和接驳点规划。全面掌握长途客运基本情况,引导企业科学设置接驳点。部委托公路科学研究院对全国800公里以上的长途客运线路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开展了《全国长途客运接驳运输接驳点规划方案》研究,分析比选了适合开展长途客运接驳运输的主要节点,科学规划了依托于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层次清晰、结构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的全国长途客运接驳运输接驳点体系。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国道路运输协会对骨干接驳运输企业的接驳点建设需求开展了专项调研,对方案进行了完善。这些工作为进一步完善全国接驳运输网络打下了良好基础。在接驳运输网络和接驳点规划上,还需要继续做动态更新,在规划上还要有个初步方案,规划的视野要更宽,要站在综合运输的角度来规划接驳运输。两个方面:一是在涉及到综合运输枢纽的地方需要进一步讨论是否可以纳入接驳运输,这样在运输组织里面就可以发挥多种方式的比较优势,我们现在整体上还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二是我们作为节点运输,我们可以把接驳和接驳点配载结合起来做,强化接驳点枢纽的功能,有一些可以开展接驳点内的交通服务,规划做的接驳点其实是我们重要的结点。目前我们了解和掌握的只是长途客运的需求和线路资源,还可以进一步来考虑。思路要开些,站位要高些,把接驳运输网络和接驳点建设做好。

  (四)加强接驳运输过程动态监管。科技创新是提升接驳运输监控效能,保障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为提升接驳运输监管效能,统一接驳运输动态监管标准,部将接驳运输车辆作为营运车辆的监管重点,已在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平台下建立了

  "接驳运输车辆动态监控子平台",供各级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和公安部门实时掌握接驳运输车辆和驾驶员的运行作业状态。此外,各地积极完善监控手段,加强对接驳运输过程的动态监管。广东省充分利用省、市、县、企业四级GPS联网监控平台,建立了定期监控制度和相关标准,对接驳运输车辆进行实时监控。四川省通过省级卫星定位监控平台的监控情况,对车辆凌晨2-5点违规运行情况进行定期通报。很多省都在实行这样的工作。

  (五)推进长途客运资源共享和整合。加强共享,最大限度盘活接驳运输资源是推进接驳运输工作的有效举措为形成规模效益,加强资源整合,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经批准,中国道路运输协会旅客运输工作委员会牵头成立全国长途客运接驳运输联盟,并鼓励各.地推动省级接驳运输联盟的建设工作。江苏整合了全省13家长途客运企业,组建江苏大运交通运输股份有限公司,统一开展接驳运输试点工作。浙江、湖南、陕西、贵州等省整合省内长途客运资源,推动建立省域长途客运接驳运输联盟。湖北省召开了全省长途客运接驳运输联盟推进会,进一步加快推进省级长途客运接驳运输联盟的建设。通过联盟的运作,支持联盟企业做大做强,帮助企业加快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的发展目标。

  截至目前,全国21个试点省份共有2523条线路、5460辆客车备案实施接驳运输。加上这次新申报的5个省份,可有2977条线路、6466辆客车实施接驳运输。总体上看,开展接驳运输对优化运输组织方式、促进道路客运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有效防止了驾驶员疲劳驾驶、提高了车辆利用效率、促进了客流回升,也避免了夜间停驶带来的诸多问题,有效提升了道路客运安全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了广大旅客的普遍认可。

  一是长途客运行业安全运行水平明显提高。近三年的试点期间,除贵州省一辆试点客车发生被动安全事故外,其它试点车辆未发生一起重特大安全事故。

  二是长途客运服务水平提高,客流回升明显。接驳运输缩短了旅客出行时间,发挥了长途客车夕发朝至的比较优势,提升了旅客乘车的便捷性和舒适性,旅客对停车休息的投诉量大幅下降。据江苏大运集团初步统计,开展接驳运输后,线路实载率平均达到70%以上,而未开展接驳运输的线路平均实载率同比下滑30%左右。

  三是推动了道路客运的转型升级。多省采取整合长途客运资源,加强企业合作,建立接驳运输联盟等方式,打破地域界限,统筹安排线路车辆班次,提高线路资源利用率,提升了道路客运组织化程度和运力集约化程度,大幅提高了行业规模化、公司化经营水平,有效促进了行业转型升级。如陕西省推进接驳运输企业间的资源共享和相互监督,有效降低了长途客运安全风险。

  虽然接驳运输试点工作成效明显,但用新形势新要求重新审视,我们发现接驳运输工作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各地重视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客运企业存在畏难情绪,部分地方运营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制约了接驳运输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和道路客运转型升级的深入推进。主要体现在:

  (一)部分地方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地方对接驳运输认识还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认为接驳运输只是应对凌晨2点至5点停车休息制度的临时政策,未站在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大环境和保障乘客出行安全的大局中长远谋划接驳运输工作,客观上造成接驳运输推进力度不够、组织效率不高、覆盖范围不广,线路运行时断时续。目前,多数省份未全部实施接驳运输方案确定的接驳运输线路,广西自治区甚至停止了接驳运输工作。

  (二)部分试点企业存在畏难情绪。一些试点企业认为接驳运输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存一在应付思想,未持续开展接驳运输。客观上看,接驳运输确实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接驳点建设或租用成本、管理人员薪资、接驳点日常支出等费用均比较高,接驳运输试点省份未全覆盖,接驳点车辆较少,加上试点企业分头设置接驳点,企业之间资源共享不足,无法有效分摊成本。据试点企业报告,每个接驳点一年的住宿费用、设施设备投入、增加的驾驶员工资、管理人员生活补贴以及管理费用约30余万元。但从保障安全这一红线和底线看,牢固树立生命至上理念、确保乘客出行安全是企业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为此需要必要的成本投入。当然,我们要不断通过为接驳运输创造更优良环境,不断扩大线网规模,不断加大企业资源整合共享等,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真正做好接驳运输,效率和效益都会明显上升。企业要舍得投入,抱团取暖,合作共赢。要算大账,不能算一时小账。交通部和公安部会严格执行国务院对于接驳运输的规定,道协,接驳运输联盟更多的发挥作用,吸引更多的省份和企业加入。政府要在审批制度改革,企业自主权上给接驳运输企业更大的空间。

  (三)接驳运输发展环境还需改善。部分高速公路服务区空间和配套设施不足,无法满足接驳点设置要求;部分服务区因担心接驳运输政策无法长期实施,不愿增加设施投入;部分符合条件的服务区也存在不接受、不配合、不合理收费等现象。另外,部分地方夜间通行管理和接驳运输车辆通行等政策落实还不到位,少数地区甚至还制定了特殊的夜间通行政策,接驳运输车辆不能正常通行的现象仍然存在。

  (四)部分地方运营管理不规范。个别省份的接驳运输联盟管理不到位,存在联盟企业间责任不清、监管不力的现象,联盟企业仍然各自为阵,缺乏联合,名不符实,存在安全隐患。个别接驳运输企业缺乏健全有效的规章制度,内部管理不严格,接驳运输流程不规范,部分客车存在假接驳或者不接驳而夜间2点至5点继续运营的状况。此外,由于接驳点远离企业所在地,企业监管手段不足,设置在外省的接驳点行业监管主体不明确,存在监管和安全漏洞。

  上述问题,有认识上的问题,有顶层设计的问题,有发展环境的问题,有制度执行的问题,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分类加以解决。请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进一步增强做好接驳运输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进一步统一思想,切实加强领导,创新思路,完善举措,确保接驳运输工作科学有序推进。各骨干企业、协会要加大工作力度,按照抱团取暖,合作共赢的思路,加强线上线下融合,波浪式的推动发展。如果懂行业,不懂互联网,那么这个企业一定不能发展壮大。如果懂行业又懂互联网,那么这个企业一定可以走很远。类似江苏大运、新国线模式。江苏大运有对行业的热爱,对行业发展未来强烈的忧患、责任意识,主动用互联网改造提升行业,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我们如果不主动拥抱和善用互联网,随着新技术的应用,互联网平台的开放,将来对财富和资源的积聚远远高于线下。政府就是要创造条件,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三、创新推进接驳运输科学发展

  下一步,推进长途客运接驳运输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发挥道路客运比较优势为核心,进一步优化制度设计,进一步改善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推进企业资源整合和共享,推进接驳运输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和网络化,全力推进长途客运的转型升级。具体将推进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推进接驳运输制度化。一是总结各地接驳运输管理经验,研究制定《长途客运接驳运输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接驳运输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二是研究推进固定运营里程"换车换驾驶员"和凌晨2点至S点"换驾驶员不换车"相结合的接驳运输制度,并试点推进接驳运输和节点运输的有效结合。三是完善部门协作机制,在接驳运输信息交换、车辆通行管理等方面加强和公安部门的协作,进一步扩大试点省份。四是鼓励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制定适合本地的长途客运接驳运输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接驳运输工作长效机制。

  (二)进一步加强动态管理,推进接驳运输规范化。一是要建立接驳运输企业、线路和车辆动态管理机制,实行有进有退、优胜劣汰;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及时掌握接驳运输试点企业、线路、车辆、驾驶员和接驳点的动态变化情况,认真做好相关信息的更新、汇总整理和定期报送工作。相关信息我们将及时报送公安部,这也是确保接驳运输车辆正常通行的必要保障。二是督促接驳运输企业加强接驳运输车辆动态监控,通过移动互联网、视频技术等科技手段加强接驳运输信息化动态管理,确保严格执行接驳运输管理制度。三是加强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假接驳和不接驳仍在凌晨2时至5时运行的长途客运车辆。四是按照"规范存量、控制增量"有序发展长途客运线路。对于800公里以上的长途客运班线,不能避免凌晨2时至5时运行的,要尽快实施接驳运输;不能实施接驳运输的,在经营期限结束后,不再许可延续经营。对于超过2000公里的长途客运班线,到期后暂停延续经营或利用现有线路资源实施换客车换驾驶员的接驳运输。原则上不再审批新的800公里以上长途客运班线,确需新开通的,必须实行换客车换驾驶员的接驳运输。

  (三)进一步优化接驳运输环境,推进接驳运输常态化。一是要统筹规划和设置接驳点。要充分考虑接驳时间和接驳点服务保障能力等因素,合理规划和选择接驳点位置。对公用型接驳点,原则上由各省分片负责,组织辖区内骨干接驳运输企业统一建设;对自用型、共用型接驳点,由各接驳运输企业自行建设,并鼓励企业资源共享。二是鼓励各地客运企业和高速公路服务区运营管理等单位按照"市场主导、因地制宜、双向选择、共建共赢"的原则,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宜建则建、宜租则租,加强接驳点建设、改造、运营和管理。三是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在全国范围严格落实长途客运车辆凌晨2时至5时停止运行、允许接驳运输车辆通行的措施。四是加快实现接驳运输网络化运营,降低运营成本。未开展接驳运输的省份要尽快制定接驳运输实施方案,早日纳入接驳运输范围;已开展接驳运输的省份要认真细化相关政策措施,稳步增加接驳运输线路数量,争取符合条件的长途客运线路全部实行接驳运输。尽快形成覆盖全国的接驳运输网络,并采取措施推进试点企业间的资源共享,降低运营成本,促进接驳运输从目前的试点状态升级为常态化运营。

  (四)进一步加强长途客运资源整合,推进接驳运输规模化和网络化。开展接驳运输是我们推进长途客运转型升级的长期工作,核心是推进长途客运资源的整合和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运营,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提升长途客运自身发展质量和服务效能。一是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鼓励试点企业通过兼并、收购、重组等方式整合长途客运线路资源,通过联合经营等方式统一开展接驳运输,大幅度提高长途客运线路的集约化程度。二是要根据市场需求,积极稳妥新增线路,通过服务质量招标配置客运班线经营权,并将接驳运输作为招投标的重要评分因素,促进长途客运线路资源向接驳运输企业集中。三是要推动建立接驳运输联盟,有效打破市场壁垒,充分发挥运输网络优势和规模效益。对于未成立接驳运输联盟的省份,鼓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加强组织引导,加快推进联盟的成立;对于已成立接驳运输联盟的省份,进一步完善联盟章程和管理制度,明确联盟内部责权利关系,加强对联盟内企业的管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支持联盟在做大做实的基础上向实体联盟转化。要明确区域接驳运输联盟及加盟企业的基本要求和认定办法,督促区域接驳运输联盟规范运作和强化管理,强化与全国接驳运输联盟及其它区域接驳运输联盟的协调配合和融合发展。

(责任编辑:魏美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