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运输网 >> 道路客运 >> 公司动态 >> 正文
济宁交运使用情况
来源:中国道路运输网 2013年5月24日9:8

    顺通旅游分公司是济宁交通运输集团下属的旅游分公司,主管机务和运营的副总经理孙彥宁认为公司在G-BOS上使用上做了几项工作:第一,驾驶员的驾驶操作;第二,车辆的超速、发动机的超转,以致于驾驶员行为不规范,最重要的是控制成本,也就是油耗。另外它还具备倒车雷达功能。

    最早安装是在2010年。当时我们在15部车上加装了G-BOS,就是试验效果如何,通过试验觉得很好,孙彥宁就跟集团领导汇报,董事长对这一块很认可,就在当时召开的会议上说了为什么我们投入这么大的资本,投入很多费用来运作G-BOS操作系统。

    在集团董事长、总经理的带头下,济宁交运一台装有G-BOS的车辆围绕公司办公楼进行了现场演示,就是那个圆绕了几圈,驾驶的技术操作和发动机的转速是不是超转,达到1500-2000转,能够提供这种分析数据,特别是对于驾驶员的操作也能及时纠正。

    2010年接了24部新车,全部装了G-BOS系统,目前公司只要是进行集约化经营的车辆全部加装了G-BOS。

    在旅游管理方面,无论是对驾驶员的管理,还有安全管理和油耗管理,可能要比客运车辆难度更大一点,不是定点定线,而是管理手段要比客运管理更少一点,G-BOS的安装后,通过厂家培训对于G-BOS有所熟悉,了解各个功能。我们也有专门的车辆驾驶人员,通过实时跟踪进行专职监控,执行完工作计划以后再进行回放,能够及时纠正驾驶员的操作,驾驶员操作当中急打方向、车位停位、发动机的超转、车辆的超速,通过这种信息传播我们可以及时跟踪、及时纠正。

    比如驾驶员在山路上行驶,他的操作技能导致方向不稳定,车未停稳就开门,自己下来观察什么情况,这种都能从G-BOS上反馈过来,还有油料监控,第一是安全,第二是控制成本,成本上一定要严格控制住。

    如果司机车辆没停稳就开门,能够及时提醒他的,我们在回放当中搜集到了这种信息,因为我们是通过GPS和北斗这套系统进行对讲对话,就是通过对讲观察图像反馈他的驾驶情况,如果驾驶操作不好就会及时修正。

    现在我们是不能及时进行语音交流。如果能够进行语音交流就好了。

    补充:我们的二代已经出来了,就具有这个功能。

    GPS主要是车辆定位,但是没有对驾驶员的操作的具体分析。

    过去的考核是根据我们的经验,就是几代人总结出来的管理经验,通过驾驶员操作进行实践考核,出来的是具有参考价值的数据。现在G-BOS是高科技设备,现国三以上发动机监控系统,能够科学地分析出司机的用量,就是通过喷油器实际燃烧所产生的耗油量。

    把老经验和G-BOS相结合进行管理。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驾驶员的操作技能、水平不一样;第二,每部车的状况虽然基本一样,但是细节都有可能改变这个车的耗油量。

    G-BOS的科学燃油量起到的作用就是能够根据你的实际燃油量,比如原来可能是凭经验的,这条线路定的是25升油,但实际上通过G-BOS算下来是23升油就可以了,这样你就可以结合你的经验,老师傅跑下来是25升,如果是按照G-BOS的科学核定是23升,这样我就核定一下,定为24升,可以采取这样的操作方法。

    以前就是觉得老师傅跑下来的都是25升,你凭什么给我定24升?但是现在通过这种数据分析得出的结果是可以跑到23升。
刚开始接触G-BOS的时候觉得这是一个新鲜的、高科技的、让人不可接受的东西,最起码是大多数人不能接受,对于观念上我是能够接受的,我也是第一个推广的,通过和海格杜工的交流,第一还是安全,安全一定要保证,因为对于企业来说没有安全就没有了一切,第二就是增加了一项功能,减少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就是刚才说的燃油。油耗管理是过去说得最多的。

    因为每个车师傅的技能不一样、车况也不一样,通过G-BOS监控数据就出来了,你说你是27升,实际跑下来显示不是27升。节油是有两块:一是驾驶员管理;二是杜绝不良行为。我觉得更重要的是通过科学的量化把以前凭经验确定的油量进行了调整。

    过去燃油有的时候都达到了27-28升,这个方面可以说也是积累了一些经验,可是通过使用G-BOS,我们连续三次降低油耗。第一次的时候也不敢确定G-BOS测的到底准不准,我也有些怀疑。

    刚开始G-BOS提供的数据是23-27升,然后就约着把标准降到了24升左右。

    从过去定的28升,现在一下子降了4升,但是驾驶员觉得不可接受,但是到了第二年又调整了一下,降到了23升。

    驾驶员慢慢地就可以接受了,因为这是跟他的奖金挂钩的,现在每个人都有私心,咱得承认,但是为了企业该用的也得用。

    通过降油暴露出来过去管理存在的问题,也暴露出了驾驶员的管理模式有点不完善,就是和司机本身产生的误差。第二次降油虽然驾驶员有情绪,但是我们有科学的依据,也有准确的数据,所以相对来说抵触情绪没有第一次大。去年又调整了一次油耗,特别是卢慧卿总经理接管以后,公司开始提倡奖励,就是完善管理、科学管理、提高工人工资待遇,以奖代罚。过去最多就是奖你三毛五毛,现在节一升油就是奖你五块钱。

    我们现在定的油耗是22升,但是如果他用的是18-19升,每公升奖励5块钱,现在是你只要节油我就有奖励,过去的奖励幅度比较低,只有0.3-0.5元,其他公司的领导也支持,陆总就说要重新调整。

    大部分的同志积极性都很高,个别同志觉得过去怎么样现在还想怎么样。

    海格6125这个车型最低可以达到18升。

    但是同一辆车最高的时候都超过了G-BOS的监控数据,我们定的是22升,烧的是24-25升。

    我们会根据满载还是空载,以及是否开空调,按计划下来计算综合油耗,不会是某一天某一时段的。然后按月考核。

    有的司机一个月大概能拿到600-700元。

    目前,公司一个月节省燃油可以达到2000-3000公升,在里程是8000-1万公里的情况下。最多的时候节油6000多升。

    对于公司的贡献就是油耗定额三连降

    安全方面我们是通过监控驾驶人员的驾驶记录,我这里手头就有驾驶记录,今年前4个月的都在这,就是实时监控,根据G-BOS进行规范,还有就是G-BOS油耗,百公里的平均油耗、车子的超速、发动机的超转,最后就是综合评分。

    我们每个月都有例会,以G-BOS对驾驶员的监控结果作为依据都会进行分析,

    然后在再给他指出来。便于修正驾驶员的不良操作行为。

    通过微机打到投影仪上进行及时分析,然后再在其中找出问题,上面都有详细记录,最后根据总的评分来评估驾驶员。不是说要批评某个人,那样不好,而是想通过这种手段提醒驾驶员及时修正,保证行车安全。这是建立“一车一档”、“一人一档”。每个车号都有单独记录。一辆车一个月都跑了哪些线路。

    现在就是通过监控执行油耗标准,不能超过这个极限。

    这种高科技的东西确实可以成为我们的千里眼、顺风耳,但是我们的管理压力、管理责任并没有放松,不能说是通过使用这种高科技的东西就放松管理去干其它工作,实际上这种东西需要你更加自觉。贴切地说,你在每时每刻都必须了解这个机械设备的功能,这是需要自身的学习,而且还需要你投入更大的精力去分析。比如你如何让驾驶员体会到这些东西,一个是拿数据,另外对于出现的问题得让他心服口服,得说到他的心坎里去,这样才能以理服人,这是最起码的,这种精力的投入是不一样的。

    就是从驾驶员的角度来换位思考,减轻他的压力,看看问题出现在哪,我们应该怎样去修正。

    这是对我们管理水平的一个很高的提升,实际上还是一种学习,自己学习以后再去研究、探讨,最后再去管理。

    作为一个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刚开始接触的时候我是比较直来直去的,就说杜工,既然厂家把它说得这么好,我不否认,高科技的东西确实是好,你就提供这套设备让我先试用,我可以从试用当中看出可行不可行,我可以再去推广。

    就是我认可,但是我要通过我的使用去认可。我不否认这种技术,但是你得让我用用看。我得把它用到实际工作当中,汇报工作还是要靠数据,不是靠说的,不是靠言语表达的,必须要靠数据说话。

    事实证明它是可行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小问题我们通过共同探讨解决了。

    G-BOS对工作上的帮助,第一肯定是要得到领导的认可,第二就是得到同行的认可,通过别的厂家、别的企业、别的同行,当时我们也跟其它生产厂家和企业探讨过,他们就问我们“你们用这个设备感觉怎么样?”所以说这个东西肯定是很好的。

    使用G-BOS让企业更具备安全感,就是有了这么一个好的东西,可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还有就是增加了企业的竞争力,你的成本降低了,管理好了,你的企业在社会竞争当中肯定有利。再就是对于车辆的技术状况也有所提升,怎么提升呢?消除浪费,也减少了企业的成本消耗,这些跟使用频率、发动机转速都有关系。

    对G-BOS有几点期望:第一,减少企业多余的支出和服务费用,这对国家是有利的,对企业是有利的,对于使用者都是有利的,没有必要搞重复建设;第二,个人觉得如果能增加车内的视频监控就更好了,比如增加3D视频监控功能。

    数据最好可以永久性保存。

    还有车的终端关闭了也想看到你在车内做什么。对车辆最好有个全天候视频监控。

    旅游车一出去好多天,出去了、但是并没运营,但是任务还没执行完,可能游客在山上看,车在下面停着,你在下面到底做什么呢?

    旅游车辆一般道路都比较生,所谓的生就是没走过的,而且现在国家总在修路,一条路三年五年就要重修,另外就是比较远。所以如果能加一个导航线路是最好的,可以自动选择、规划线路。

    司机在外不可控性更多一些,需要及时沟通,所以刚才说到如果是能及时去做,我发现你超速了现在就及时跟你通话,新的系统就有这种功能,可以语音提醒你,你操作了就需要注意你的速度,它会及时提醒,新的G-BOS希望有这种功能。

    旅游不像客运,他们是客找上门,我们是找客上门,就是充分的市场竞争行为。

    第一是保证安全,第二是严格控制好成本,这是前提,就是提升管理水平的核心。
旅游分公司刚成立时间是在2000年,当时才7部车,压力比较大,旅游市场乱,全国都是这样,前几天凤凰还搞收费,最后也是不了了之,这些都是变相地反映出旅游产业的问题。当然,我们国家肯定是想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以后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品质都提高了,肯定会更加需要休闲,国家现在也看到了这一块,领导肯定看得更远,但是出现了问题就会影响发展,国家以后肯定必须要先做,否则不会出现这种问题。从长远的发展来讲,旅游产业方面最起码对于旅游产量上会要求越来越严。现在竞争那么激烈,你上一个就是千把块钱,但是得到的结果不一样,旅游行业又很难说。刚才你总结的真是那么回事,企业第一就是保证安全,第二就是控制成本,第三就是提升服务,只有在这三方面下大力气才能提高企业的信誉,提高了企业的信誉就会增加企业的效益,别人都会找你。以前一个旅客你挣四块钱,只有一个固定的团体,就是一百人一千人,以后要是做好这个产业,一万人,四万人都会过来,肯定会提升你的收入。所以说高质量的、优质的服务是你的坚强后盾,安全第一、控制成本,你想把这个产业就要做到这些。

    我们集团的服务理念是“情系万里,德行天下”。

    目前旅游公司有 118辆,只要是苏州金龙牌的车我们都安装了G-BOS。都是集约化经营,就是公车公营,

    我在充分认识到G-BOS效果后,很多系统还不会操作,没少跟海格工程师联系,当时口令号码也是问杜工要的,工作的需要,我说实话,必须要让你从一个高端的东西上报技术参数才能促进自己的管理,有了数据才好说话。

    要“以理服人”,必须要对自己有这个要求。

    我的学习主要就是通过油耗,就是对于驾驶员的节油操作进行分析。

    还要分析驾驶员的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怎样引导驾驶员。

    有的时候不是通过看一个报表就能解决的,需要几个报表对着看。

    就像系统里的一样,可能就是短短几分钟的时间,但是也要分段看不同的报表结合分析。

    我做机务是在1989年开始的,中间间断了7年多,不到8年,那8年算是专做安全。安全和机务是不分家的。现在生产我也管,安全是前提,机务是基础,运营就是效益。

(值班编辑:张冉)
最新通讯员新闻
信息检索
关键字
类  型
新闻阅读排行
本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更多>>运输刊物订阅
更多>>精品车辆
新闻回顾
更多>>专题新闻
更多>>通讯员列表
更多>>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