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认识
会计基础工作是指单位或部门根据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要求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营决策、考核经济责任的一系列最基本、最基础的工作,是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服务的基础性工作的统称。它主要包括:会计凭证的格式设计、制取、填制、审核、传递、保管等,会计账簿的设置、格式、登记、核对、结账等,会计报表的种类设置、格式设计、编制和审核要求等,会计档案的归档要求、保管期限、移交手续、销毁程序等,会计电算化的硬件的软件要求等。要干好会计工作,要求每一个财会人员都必须清楚自己所在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同时了解整个会计基础工作体系,这样才能有可能达到共同的目标而各尽其能。一个单位如果会计基础工作做得不好,基础工作薄弱,整个会计工作必然秩序大乱,会计职能作用就不能正常发挥,就会造成内部财务收支紊乱,漏洞百出,财产不实,家底不清,数据不准,信息无用,违法乱纪现象严重。这样不仅给单位内部经营管理带来损失,而且还会因提供无用的会计信息给国家宏观经济决策造成失误,给市场经济造成混乱。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不仅仅是一个企业、一个单位的问题,而且是一个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必须切实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而会计核算基础工作是会计基础工作中的基础环节,会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主要是通过会计核算工作来完成,因此加强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尤为重要。
二、会计基础工作的现状
会计基础工作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1、会计核算工作未达到规定的要求
如会计的核算不以实际发生的业务为依据,不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核算,对于会计电算化会计软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它会计资料不符合财政部关于会计电算化的有关规定。
2、填制会计记账凭证填制不规范
关于填制会计记账凭证,《规范》明确指出:记账凭证是用来确定经济业务性质和分类即会计分录的一种凭证,会计人员必须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须附原凭证。而有的单位会计随意填制记账凭证,如在没有任何原始凭证的情况下,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原材料科目,其做法是极端错误的。
3、记账、结账不符合要求,手续不清
有的单位记总账时,不记发生额,只记余额;有的单位用铅笔记账;有的单位没有按记账凭证和科目汇总表分别登记明细账和总账,以致明细账和总账不相符。《规范》明确规定,会计人员应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记账,记账时应将会计凭证日期、编号、业务内容摘要、金额和其他有关资料逐项记入账内。每一会计事项,一方面要记入有关的总账,一方面要记入该总账所属的明细账。发生额是一项极为重要的信息,必须及时、准确登记入账。总账与明细账不符,也是记账不规范造成的。结账不符合要求包括两方面:一是每一账页登记完毕结转次页不规范,有的会计任何标记不做在次页第一行直接记入新的经济业务;有的只打上"过次页"、"承前页"字样,不做任何数字结转。二是年末结账不规范,有的会计年末根本不结账,不能从账面上清楚地反映出全年的累计发生额;有的单位会计在年末结账时,画蛇添足将有余额的账户分别将其余额从该账户的借方或贷方转出,使其余额为零,特别容易和没有余额的账户混淆。《规范》规定:年度终了结账时,所有总账账户都应结出全年发生额的年末余额,有余额的账户,要将其余额结转下年,上述单位的做法,易混淆有余额的账户和没有余额账户的区别。
4、财务报告数据不真实
关于编制财务报告,《规范》明确指出:应当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说明清楚。然而,一些单位为了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任意伪照、变造虚假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有些会计人员违反会计职业道德,不认真行使会计监督职能,参与违法违纪活动,甚至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等等。不符合要求的会计事项还很多,这些问题,不仅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影响了会计工作秩序的正常运行和会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也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对各单位的经营管理产生了极为严重的消极影响
三、造成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的原因
造成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的原因大致有四个方面。
1、对会计基础工作认识不足
会计基础工作对会计工作的经营管理工作的影响往往是间接的。正因为如此,有些单位领导人认为会计基础工作不抓无所谓,只把会计部门当成收、付款的一个窗口,认为会计工作就是收支,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一切工作都是领导说了算,因此也没有必要学习业务和更新知识,致使有的会计人员对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缺乏了解,导致会计核算工作的各个环节与制度要求不符,进而影响整个会计工作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2、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并忽视学习
有些会计人员文化水平,学历层次较低,又没有注意继续深造,理不清科目、账簿、报表之间的对应关系;也有一些会计人员虽有一定的业务水平,但长期忽视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和新的会计法规,总按自己的习惯进行账务处理,因此,对于一些新出台的会计制度及核算要求不了解。此外,还有一些会计人员尽管对一些基本的会计核算规定还算了解,但是因缺乏应有职业道德素质,不认真执行制度,不按规定去做,工作贪图简单,降低自己的工作标准,而造成会计核算工作的不规范。
3、有意违纪造成会计基础工作混乱
有的单位为了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达到偷逃税收、转移资产、私设“小金库”等非法目的,有意不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记账、算账、报账,以借机"混水摸鱼"。
4、主管部门监督、检查力度不够
有些基层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没有负起监督,检查的责任,因此,这些单位的会计工作实际上处于长期无人监督、检查的状态。会计基础工作是否规范、会计核算工作程序是否符合要求、财务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无人过问,或者虽然有一些检查,但多是专项检查,缺乏对基层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全面检查,监督和指导,因此,这些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
四、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必要性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许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薄弱环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必要性已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
首先,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提高会计工作水平的需要。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离开这一基本环节,会计工作就无从谈起。会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它通过收集处理,利用和提供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从而为改进和加强经营管理服务。如果没有健全的会计基础工作,收集、处理、利用和提供会计信息就失去可靠保证,会计工作水平也就无法提高。从现实情况看,一些单位账务不清、账目混乱,在这种状况下的会计工作难以在单位经营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其次,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规范会计工作秩序的需要。正常有序的会计工作,应当是以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作为保证的,无论是有控股权的国家,还是拥有部分股权的股民,都要求得到企业真实可靠的财务数据,这在客观上也要求会计工作要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第三,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需要。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督促会计人员从会计工作最基本的环节抓起,不断改进和加强会计工作,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对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起直接作用。会计人员要认清形势,认真学习并执行《规范》,使自己从事的工作符合《规范》的要求,既要有危机感,又要有责任感,无论是从自身利益出发,还是从国家企业利益出发,都应努力学习《规范》,认真执行《规范》,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第四,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改善经营管理,加强宏观调控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会计工作通过生成和提供会计信息为改善经营管理,加强宏观调控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服务。会计工作在提供上述服务中,必须以健全的会计基础工作作为保证。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比较弱、造成财产不实,家底不清、数据不准、信息无用,不仅给单位内部管理带来消极影响,也容易因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而给国家宏观经济造成失误。
会计基础工作是否规范,既影响会计工作秩序是否正常运行的会计职能作用能否有效发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经济秩序,同时对各单位的经营管理和整个市场的运行都直接影响。因此,必须切实加强会计基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