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运输网 >> 道路客运 >> 客车资讯 >> 正文
天津:津城公交 新车新线新能源
来源:中国道路运输网在线通讯员 杜娟 彭未风 2012年12月17日9:29

    幸福故事1

    司机省时又省劲

    在5路公交车终点站丁字沽站,待所有乘客上车后,公交一公司5路车队的驾驶员朱相揩师傅开始了又一天的“无级变速”之旅。

    朱相揩说,过去开柴油公交车,每天凌晨3点多就要起床,来到终点站检查机油、水、轮胎、皮带、灯光等。每到冬天,晚上要把水箱的水放了,第二天清晨提前一个小时把开水加进水箱里,这样才能把车点着火。自从今年3月份换了油电混合动力车后,朱相揩只要提前半小时来到终点站,检查一下防冻液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就可以上岗了。他告诉记者,自混合动力公交车投运以来,没有出现过一次故障,而且冬运的这一个多月来,也没有出现过打不着火的情况。

    在没换混合动力车时,每天出车回来,朱相揩都要加一次油。他说,“那个时候,遇到路况拥堵时,车永远都是发动的状态,不可能熄火,想省油都难。现在,加一次油足够跑两天的。”混合动力车只要一停下来就自动灭车,“停一会儿走一会儿”,用的都是电。自打换了混合动力车,节油率将近30%,投运以来,5路车队节油近万升,折合人民币近7万元。

    说起换了混合动力车的最大好处,当属大大减少了司机师傅的工作量。这些混合动力车采用了自动变速箱的无级变速模式,带有电动助力转向,将司机师傅从频繁的踩离合与换挡操作中解脱出来。一个班下来,能少踩好几百下离合器。

    幸福故事2

    乘客方便又舒服

    今年38岁的朱海在铁路工作,每天乘坐638路公交车上下班。如今的纯电动638路让朱海的生活习惯变了,从以前买了早餐在车上吃,到现在吃完早餐再出门,“主要是不好意思在这么好的车厢环境里吃饭。”

    说起以前乘坐“大公汽”,朱海的第一反应就是“特别愣”。原来,在没换纯电动车之前,638路公交车起步、刹车都很急,经常坐着坐着车就前仰后合。而且中途的车速时快时慢,而现在,纯电动638路起步很平稳,车内基本没有噪音,更没有难闻的柴油味。朱海告诉记者,“车的噪音和震动比普通公交要小很多,真是无污染又环保!我平常都晕车,这车没有那种感觉,没有柴油味。”

    公交集团:

    今年换了2000部新公交

    今年,公交集团更新、新增2000部运营车辆。12米、10米新车投放后,公交集团运营车辆总数超过7000部。同时,淘汰报废了一批8米、10米老旧及黄标车型。大部分线路在投放新车后,客运人次有了大幅增长。自年初至9月底,公交集团共计开通、调整和延伸公交线路50多条次。3月份,31、616、645、672、851、841等线路分别延伸或调整中途走向进驻西青区中北镇,公交集团共投放新车73部,解决了中北地区20万居民的出行难题;还开通817、819两条线路,方便了津滨大道两侧市民出行,两条线路自开线至今已载运乘客近25万人次,其中持老年卡乘客达41%。此外,还延伸968、655路至文化中心、延伸96路至西青赛达新兴工业园并开通大、小圈运营车,开通了汉沽、宁河至天津西站的461、574线路等便民举措。在地铁空港经济区站新开通了691、692两条新线路,使空港经济区内的公交线网得到完善。为方便海泰高新区员工的上下班出行,公交集团新开通620路公交车,走向将途经中北镇的永旺、旺达两个购物中心以及多个大型居民区,同时覆盖海泰南北产业园区的多家单位。

    专家观点 本市地铁进入发展第二阶段 优化城市空间吸引更多人才和投资

    2012年,本市的地铁骨架网正式成形,对天津的城市交通发展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本市地铁未来的建设与发展将进入什么阶段,怎样的交通布局才是一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应具备的?记者专访了南开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刘秉镰教授,为我们解读了“幸福延长线”未来的方向。

    刘秉镰认为,全球的经验都表明,一个现代化都市,一定有一个立体的现代化交通体系。特别是立体、大运量的公共交通体系,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城市载体,地铁在一个现代化都市发挥的作用必不可少。结合纽约、香港等国际化大都市的成功经验,长远来看地铁的发展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天津已经走过了第一阶段,处于第二阶段。第一个阶段即有地铁,1976年天津与北京在国内率先开通了地铁,但当时并不具有真正的公共交通系统的价值,分担的客运量太少,辐射区域太小。

    在刘秉镰看来,天津已正式进入地铁发展的第二个阶段。随着2、3号线的路径增长,它沟通了火车站和飞机场,路经了天津客运量大的地区,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接受,形成了一个大运量的通道,对我们现在城市的公共交通起到了一定的分流作用。同时,它和城市的功能和城市的开发越来越密切联系在一起。比如2号线通到曹庄,曹庄区域的地价上涨,就是因为因为它联通地铁,沿线都能开发。而原来的7公里地铁起不到这个作用,它无法带动城市相对偏远地区。

    谈到津城地铁未来的发展,刘秉镰认为,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主体部分,结合国际发达城市经验,本市地铁应该还有两步走。第三阶段是地铁等公共交通在更高程度上的成网。第四个阶段是在成网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密度。刘教授认为,地铁和其他的城市公共交通不是一个互补关系,它应该成为城市出行的主体。而地面交通应该是一个完善、补充和扩展的作用,这方面最典型的就是纽约和香港的交通运行系统。

    刘教授提到,交通领域有一个专业名词叫“可得性”,即可得到性,理论上步行不超过15分钟,居民就能得到地铁这样的公共服务,是衡量一个现代化都市交通系统发达的标准。当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地铁才真正成为一个城市公共交通的主体部分,可有效地替代地面交通,这是地铁发展的最后也是最理想的阶段。

    刘秉镰还提到了地铁的交通运输国土开发功能。“过去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要想富,先修路’,一样的道理,过去离市中心20公里居住,出行十分不便,上下班时间成本将非常高。但如果年轻人想在市中心居住,房价又太高。有了地铁,它可以把离中心城区20公里的地方变得跟市中心一样便利,有效解决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问题。如此一来,生活成本、居住成本下降,出行也不受影响,城市对于年轻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将大大增强,因此地铁对于天津未来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是有效吸引更多的人才和其他物流、资金流进来的一个重要保证。所以,和现代化都市相匹配,也需要一个可得性好、可达性强的现代化地铁系统,这也是建设一个现代化大都市必须迈过的一个门槛。”

(值班编辑:吕海凤)
最新通讯员新闻
信息检索
关键字
类  型
新闻阅读排行
本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更多>>运输刊物订阅
更多>>精品车辆
新闻回顾
更多>>专题新闻
更多>>通讯员列表
更多>>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