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一切为了路畅人安
--来自江西省兴国交警大队交管社会化探索实践的报告
江西省兴国县大胆改革交通安全管理模式,探索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交管社会化长效机制。近6年来,这个县交通事故大幅度下降,杜绝了因交通事故引发的闹事、集体上访现象,没有发生一起车匪路霸案件,实现了车行兴国路畅人安。
兴国县交通秩序过去一度混乱,由于交通事故颇发引发的拦车堵路、聚众上访等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县交警大队大队长肖效林认为,传统单一的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多元化的交通新格局,必须大胆探索交管工作的长效机制,确保车行兴国路畅人安。
为此,他们首先解决基层交通安全没人管的问题。2001年下半年,兴国县交警大队在龙口、高兴两个乡镇按照只增加职能、不增加编制的原则,成立了交管领导小组,由分管政法的镇领导任组长,公安、交通、城建等部门为成员,村、居委会设立由村主任兼任的交通协管员。不到半年,两个镇的交通安全状况明显好转。县里推广了他们的经验,当年底全县各级都健全了交管组织,成立了由县长、镇长挂帅的交管领导小组。
笔者采访中感到,县长、镇长们抓交管,是既挂帅又上阵。去年8月,交警大队向县交管领导小组反映,本县城市“畅通工程”遇到一些部门无钱办事的阻力。县长立即召开政府办公会,严厉批评有关领导:“没有钱建设,有没有能力管理?谁搞不好,谁辞职!”县长的态度使这些领导有了压力,工作中很快形成合力。
这个县紧紧依靠群众,聘请了60名交通协管员和90名交通监管员,协助交警保护、勘察事故现场,调解矛盾,参与预防和打击车匪路霸。他们还成立了驾驶员协会,驾驶员民主选举线路负责人,全县25个乡镇都成立了车主协会,有效堵住了个体客运车辆的安全管理漏洞。
实行交管社会化,最大的障碍是群众不懂交通安全知识和法规。从2000年开始,他们在全县广泛开展了交通安全知识和法规宣传教育活动,交警通过走村串校办讲座,巡回播放警示片,编写交通安全山歌、组建交通安全演出队、宣传队、向群众发放编印的《机动车驾驶员必读》、《市民交通安全指南》等资料的形式,群众受教育率达到98%以上。他们还自拍自导《兴国是个好地方》等3部警示教育片,在全县巡回播放,通过发生在人们身边一起起触目惊心的案例,警示人们遵守交通法规。
为维护道路交通安全,兴国县交警大队与交通、综治办、文明办等部门联动开展创建“安全就是第一等工作”活动:客运单位督促所有出站客车必须配备棍棒、灭火器等防范设施;运管单位敦促客运车辆定点停靠,不给车匪路霸可乘之机;司售人员组织创安全志愿者活动,发动乘客共同与车匪路霸作斗争;公安派出所和交警中队负责护路巡逻、设卡盘查、夜间跟车护送等。6年来,兴国县司乘人员共抓获犯罪嫌疑人9名,查获管制刀具7把,消除安全隐患43起。
兴国县还把中小学作为交管工作的重点,全县579所学校都开辟了交通安全活动室,开设了交通安全讲座,聘请了交通法制副校长,成立了护校队和少年交警队。笔者在兴国明德小学校门口看到,两名“小交警”正在值勤,一个打着规范的手势指挥同学们有序上学,一个拿着《中小学生交通违章记分卡》。学校规定,每学期超过3次违章的同学不能当“三好学生”。校长谢芳荣告诉笔者者,如今学校秩序大为好转,同学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增强了。据统计,近三年中全县中小学生交通事故下降幅度分别为56%和86%,杜绝了重大事故。
经过3年努力,兴国全县城区、集镇和公路沿线全部实现了无堆物占道、无摆摊设点、无打场晒粮、无马路市场、无拦车收费、无车匪路霸的目标。为根除公路打场晒粮顽症,交警大队工作重心向下,从源头抓起,和基层干部一道帮助农民解决禾场、脱粒机等实际困难,交管工作也赢得了农民的理解和支持。
谈起交管社会化的前后变化,家住319国道边的埠头乡成水村协管员钟效真感触颇深:“6年前,吉安一货车在此发生车祸,6吨水果被当地村民哄抢一空。自从有了交通协管员和交通监管员,再没发生这类现象。2004年夏天的一个傍晚,广州一家烟草专卖公司的货车遭遇车祸,驾驶员当场死亡,价值60多万元的香烟散落在稻田里。交通监管员刘友平赶到现场后立即报警,同时保护现场。他和交通监管员们在现场守了一通宵,第二天又帮忙装车。保险公司前来理赔时,货物一件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