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Road Transport Academy道路运输网官方微信

[北京]综合交通信息服务渐成热点

2007-05-23 16:48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 记者:洪黎明

    按:交通部部长李盛霖在2007年交通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服务是交通运输的本质属性”。交通运输体系要为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庞大的交运市场服好务,面向社会提供丰富多样的交通信息服务正在成为交通领域的热门话题。

    “十五”期间,国家加大了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力度,长期以来交通运输对国民经济的瓶颈制约得到了进一步缓解。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会长钱永昌指出,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7.5万公里;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9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位;内河通航里程达到12.3万公里,其中千吨级以上航道8800公里;全国港口万吨级以上的泊位已达944个,货物吞吐量突破50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约7500万标箱,这两个吞吐量已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民航通航总里程达到205万公里。可以说,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在形成之中。在不久前举行的“2007构建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网与实现物流运输一体化管理”高级研讨会上,诸多专家指出,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成之际,“以人为本”,让信息技术给交通带来的效率提升更多地给老百姓以便利,在更大范围提供交通信息服务,将是今后一段时期交通信息化应用的热点。

提升效率:信息化助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综合交通运输已占有了重要的地位,而信息化手段的使用,为综合交通运输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专家指出,信息革命对于交通运输,将最终同汽车与喷气发动机的发明一样重要,革命的效果将随着我们步入知识时代而更加明显,以信息化提升传统交通运输业,实现公路水路交通质量型、效益型的超常规发展,是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专家认为,智能运输系统(ITS)对综合交通的影响最为明显。ITS建立起来的实时、准确、高效、大范围和全方位的综合交通管理系统,通过全面的、实时的交通数据来优化运输系统,可充分发挥现有交通基础设施潜力,提高运输效率和效益,改善交通安全以及缓解交通拥挤,提高整个路网的运输效率和通行能力;使车辆行驶通畅,降低油耗,从而减少废气排放,降低汽车运输对环境的污染;可极大地提高使用者的方便性、安全性,节约运输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现代物流技术对综合交通的重大影响是拓展运输功能和范围。现代物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使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有效地衔接起来,拓展了综合运输体系的功能和服务范围,提高运输组织管理水平,是更大限度地发挥综合运输体系的效率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技术途径。

    GPS、GIS、RS(3S)技术对交通建设、交通安全、交通管理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3S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差不多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由于3S很容易地提供位置、速度和时间信息,很快成为现代信息社会重要信息来源,成为信息时代的国家基础设施之一。

    同时,很多专家还指出,信息技术对综合交通的重大影响还包括集装箱运输技术进一步推动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新型运输装备技术进一步促进交通运输快速化、节能化、环保化;新材料提高运输装备的技术水平和基础设施的质量;新能源使运输装备能源多样化。

以人为本:交通信息服务渐成未来热点

    交通部指出,目前我国交通体系信息化建设仍以提高效率为主,这主要是指“政府部门的管理效率”。很多系统往往都是以提高效率、改进管理效能为出发点的,没有从运输服务对象本位的观念来规划建设各类系统。现实中往往出现“方便了系统使用者——政府管理者或者部分业主,却违反了‘信息隐私’保护原则,反而增加了市场交易成本,违反了公路交通发展客观规律”的现象。国家“十一五”规划把交通运输业定位于“生产性服务业”,并提出“细化深化专业化分工,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发展总要求。因此,越来越多的交通信息化建设者认识到,判断交通行业发展水平,一个重要标准就是交通运输业的服务对象——人和货主的“满意度”,而不仅仅是基础设施和运输企业本身的发展程度,更不能是交通管理部门的方便程度。

    专家分析指出,从这样的理念出发,站在服务对象的角度,未来交通信息化将架构“运输服务对象本位”的电子政府,实现人的发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实现信息公开,提高行政透明度,保障民间获取政府信息的权力和范围,实现有力监督;改善服务,尤其是新数据环境下的政府职能重构,包括规划和投资、公共政策、行政许可、运行监管等变革;优化交通行为,通过改善信息的分布机制,超脱以往单纯对交通供给进行管理的范畴,对“人和货物”的出行需求行为合理引导;交通知识和技能的分享化,在信息化条件的基础上,分享政府部门、民间机构、学者和普通公众的交通经验知识,引入“知识管理”,服务人的生活方式,实现人的发展。专家认为,目前困扰我国现代交通体系形成的最大问题是:运输系统之间不能实现“无缝衔接”,无法形成“一票到底,一单到底”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要解决这个问题,信息化无疑将发挥重要的历史作用。但现阶段,我国公路交通信息化的发展层次主要停留在提高基本业务的管理效能方面,距离信息公开、优化服务等高层次发展需求仍有巨大的差距。我们看到,这一问题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并采取措施加以改善。交通部2005年启动的“省级公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工程”设计多方面的具体管理业务,进行资源整合后,一方面可以通过对公路收费情况、资金流转及使用情况的整合,加大资金监管力度,掌握第一手的准确信息,提高安全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也能为出行服务提供实时、准确的资料。

责任编辑:兰霞
您可能更感兴趣的文章

最新动态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