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Road Transport Academy
[常州论坛]南京易充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鑫:顺应国家政策 多方位布局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
来源:中国道路运输网 2017年9月29日17:10


李鑫 南京易充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9月24日,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主办,常州市天宁区人民政府、国家ITS中心智能驾驶及智能交通产业研究院承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常州论坛顺利召开。南京易充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鑫在论坛上发表演讲,以下为发言实录:

  南京新能源汽车2016年已经达到1.29万台,充电设施达到1万个,南京市的新能源汽车竞争力是排行第15位,这是南京市的成绩。我认为要说它的隐忧,在这么大的数据中,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车辆不超过2000台,这是值得考虑的。今天的主题是运营企业如何可持续,如何盈利。如果12000的车辆中,别人只愿意接受2000台,这是有问题的,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数据?我来讲一讲我们分析的数据。

  我们是一个创业公司,起步资金60万,抵押了房产,但是走到2017年,我们没有一分钱的融资,存活下来了,这里面有存活的基因,就是今天的主题,可持续,就是不死,接下来是盈利。2009年创立,首先是做充电设施的研发,最早跟着国家电网,2009年做了第一个充电桩,又配合国家电网做换电的研究,做第一个立体充电车库,我们的产品也进入了国际标准,这是2009-2014年做的事情。2014年李克强提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全面开放,我就有第一个“不知”了,不知道产品卖给谁,因为不知道谁会来买我的产品,所以在第一个不知的情况下,我们自己来建设充电设施,自己来运营。2014年我们开始作为全国的最早一批充电设施运营企业,建设运营充电设施。到2015年总共做了800个充电设施。2015年是第二个“不知”,不知道充电设施为谁服务?一年下来的充电电量可能就是1万度,不知道为谁服务。后来到法国去学习Autolib,学习之后知道原来我们没有人来充电是因为没有人开能源汽车。大家都认为我们建充电桩,就像加油站一样赚钱了,其实我们是不赚钱的,因为没有车。老百姓不买车怎么办?我们自己想办法去搞车,我们又通过新的商业模式,自己购置了500辆新能源汽车。这个时候我们探索车辆与充电设施之间的互动。我们通过长租,短租,也想到分时,各个场景下来推广我们的车辆。这一年还不错,至少我们的充电设施活了,我们可以继续做充电设施。到2016年的时候,我们出现了第三个“不知”,不知道怎么赚钱,不知道怎么盈利,再扩张没有资金。我们当时也是认为必须紧紧拥抱互联网,所以我们的共享平台在南京也搭建起来了,包括南京市政府,还有各区政府。一直到2017年,我们在南京拥有自己经营的充电设施超过4000台,车辆现在包括宝马、吉利等等,各种平台超过1000台,今天还在继续探讨怎么盈利。

  要想盈利,首先是怎么生存,回到刚才的主题,为什么新能源汽车大家不接受?我们总结了“四大忧”。第一是续航里程短,必须要随时充电,有足够密度的充电设施。第二是充电难,第三是技术标准,从2009年到2015年12月31号,标准才最终确立。第四就是车辆安全,现在我们南京遇到很多市民,跟他们推广新能源汽车的时候,他们还认为新能源汽车会不会燃烧?电池会不会不安全?还包括后期对新能源汽车的维护保养,电池的续航里程,怎么保持电池可维护性和安全,这是四大忧虑。

  第一个就是解决政策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说?现在各种媒体都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全球第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全球第一,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又是全球第一。但是为什么在中国是全球第一?从技术积累上,它不是全球第一,从场景接受程度上也不是全球第一,但是实际数据却是全球第一,因为中国有新能源汽车这样一个大的战略方向,围绕这个方向有很多政策的支撑。如果我们想做新能源汽车,这个阶段一定要了解政策,解读政策,把每一个政策都解读好,然后利用好。我自己的桌子上,每年都要积攒这么多政策,我用很多时间来解读政策,包括国家的、省市各级政策,所以第一步是解决政策。

  想好政策之后,我们就要想方法在符合政策的前提下来实施。我们通过这八年从研发到服务的过程,我们认为不存在鸡和蛋的问题,一定是充电设施先行,所以我们的观点是基础设施先行,以桩带车,以车推桩,车桩联动。我们解决了基本的忧虑,就是充电难。在这个情况下,我们去推广新能源汽车,不管是租赁,长租,短租,共享,还是销售,大家就有可能接受新能源汽车,但是它从A地开到B地的时候,到了B地,B地没有充电设施,就需要在B地建充电设施,就形成蔓延式的发展,我们两年的时间在南京建设4000个充电设施,解决充电难的忧虑。

  刚才说的只是一个方法论,我们需要把概念进行落地,但是我们这三年当中,设施的落地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被城管叫停过,被老百姓举报过,为什么呢?因为建充电设施占有了别人的位置和空间资源。充电这个功能,可能别人根本不需要。所以,我们的充电设施占有了两大资源,一是空间立体资源。在南京这样一个寸土寸金的城市,一个充电设施的落地占有了空间资源。第二,占有了电力资源。我们要让城市接受它,让市民接受它,现阶段想到了六大功能,一个是充电网络自身的功能,二是用电网络,三是通信网络,四是智能停车网络,五是共享用车网络,六是公共自行车网络。当这六大功能存在于充电设施的时候,可能市民有一个板块是需要的,电动自行车和手机急需补电的时候,我都可以帮助到你,所以不会这么排斥它。作为城市来说,城管部门在路面上有很多收费员,消耗很大成本,我们把智能停车系统加进去,让收费和管理变得更加便捷。对于整个城市来说,我们是一个智能的终端,刚才都讨论智能驾驶,我认为可以把它当作移动的智能终端,一个多功能的充电设施,我们认为它是地面的智能终端。我们认为它是智慧城市主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我们的思路也得到的城市的认可,所以才可以很快的落地充电设施。当然,这只是我们能想的,在这个载体下有更多的商业板块,希望有更多的想法能够加到这个过程中来。

  刚才讲了用什么方法,怎么去落地,现在讲可持续发展要做的几件事情。一个是政策法规。国家有政策,但是当大家真的在一个城市脚踏实地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就发现有很多问题,地方各种各样的管理政策,可能都限制我们刚才所有的想象。简单的说,我在南京,所有的部门都会去过了:城管、交管、物价、绿化,这些部门我都去过。这些老的管理制度,对我们新的业态没有已有的规范,我们在推广过程中自然会触犯他们的边界,这个时候我们要去说服他们,所以就成为了推动者。国家的政策法规是宏观的,要真正落地,如果说一个城市能可持续,政策可以允许它落地,我认为全国的战略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就更大了。第二是公共资源。第三地产资源。第四是金融资源。到2020年没有补贴了,这个时候我们怎么办?培养用户习惯,这个事如果还没有接受,我们要想办法用金融的手段试。我们和苏宁也形成战略合作,当然也需要产业板块,需要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汽车是封闭的空间,在这里面不仅是一个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各种感觉都可以在这个空间里呈现。在这个娱乐板块,可能是我们将来盈利的很大一部分。有了这个想法以后,我们在南京成立了一个很有趣的联盟----南京市新能源汽车运营联盟。我说一下这个联盟,我们不像其它联盟一样仅仅是行业内的,而是综合的立体式的联盟,包括整车、充电设备、运营、互联网平台、质量监管、地产、经营等等,一系列的产业链中具有影响力的代表性企业,我们实际操作了一些大的动作。

  总结南京模式的一句话,政府的政策支持,企业参与商业增值互动,整个产业链的融合,是地产、金融、娱乐、旅游、互联网和新能源汽车多行业的协同,这是我们南京模式的定义。

(责任编辑:魏美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