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科学指引下,沂水“十二五”期间进行了农村路网化改造,打通农村扶贫的最后一公里,使之逐步成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先行官”。
农村公路 保障民生
车行沂水县院东头镇院夏公路上,山岭上的云海、满山的林海、公路两边的梯田层次鲜明,黄色的油菜花,绿色的麦子,使人宛若置身水墨山水画中。该镇山高林密,以生姜、茶叶闻名。
“柏油路又加宽了,运输车辆可以直接开到姜窖门口,真是太方便了。”沂水县院东头镇马家崖村马庆军边储存生姜边介绍说。 2013年开始,沂水县交通运输局将院夏公路拓宽改造至6米。如今,大车能够顺利开进山,沿线的12个村卖让姜等土特产方便了,外地的客商可以把车直接开到田间地头收购,价格自然就高了。
“十二五”期间,沂水县共投资60798万元,累计建成农村公路1151.83公里;投资3317万元,建成桥梁6座。特别是“村级公路网化”930.7公里、东二环建设工程、泉庄至依汶国防公路、长深高速连接线等重要桥梁和道路的建设,有力地拉动了全县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沂水共有农村公路3200公里,其中县道25条335.3公里,乡道42条266.3公里,村道2598.5公里。农村公路硬化密度由2010年的每百平方公里100公里,增加至每百平方公里131.5公里。
为了让群众走得更加安全舒心,沂水县交通运输局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创建生态公路、文明样板路、县乡示范路,对区域内重点农村公路进行了提级改造,有效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为了当好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沂水县农村公路按照省、市关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目标,重新研究定位县道和乡村道功能布局。以规划为引导,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积极推进通乡镇、建制村公路提级改造和县乡路网连通完善,服务群众便捷出行。
“路好地流金,路通财自来。”农村公路为广大农民敞开了致富之门。一条条崭新的柏油路、水泥路,像闪光的玉带,把小山村与大世界连接起来。农村公路的修建,促进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快捷沟通。群众的思想观念变了,乡俗民风变了,生存环境变了,经济“活”了起来。
创新管理 建养并重
路通了,致富的机会更多了。借助四通八达、延伸到田间地头的农村公路,许多产业逐渐形成规模,成为沂水县区域特色的产业板块经济带。
公路为发展“一村一品”创造了良好的运输条件。沙沟镇双沟村村民王永全的2亩地的大棚韭菜,已经连续两年卖了2.8万元,今年他期望有更好的收成。每到早春时节,千余亩的双沟生态示范园就异常热闹,客商的车来来往往,纯天然的绿色蔬菜运走了,农民的钱袋鼓起来。类似的“一村一品”示范村在沂水县有48个。泉庄镇依托便利的交通条件,建设了集休闲体验、餐饮娱乐、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生态农业观光园。泉庄镇以农业特色产业为依托,将桃园发展成观光园、采摘园,打造“天上王城 天下泉庄”农旅品牌,借助品牌营销,将原有的解放军后方直属第八十八医院陈列馆、石棚古村落、纪王崮春秋古墓等打造成美好乡村体验区、高端休闲区、崮群观光摄影区等旅游示范区,促进农旅、文旅深度融合。通过沂蒙群崮空中游及文冠谷旅游度假区项目,打造空中观崮花谷画廊、薰衣叠水山水文化综合体验区,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
为确保农村公路建管养形成机制,沂水县政府出台了《沂水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该办法由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权利与义务作了具体划分,详细到个人。一是与后期管理养护相结合。建立“三分两纳入”农村公路建、管、养机制,“三分”即分级管理、分片督导、分离管养;“两纳入”即纳入县财政预算、纳入绩效考核。二是与绿化美化提升相结合。注意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把公路建设与周边环境改善、山水林田路综合整治同步实施、同步推进,确保沿路绿化达到85%以上。三是与农村社区建设相结合。在确保每个行政村至少有1-2条硬化街道的基础上,重点向社区倾斜,保证社区道路全部硬化。四是与园区景区规划相结合。结合园区、景区建设,集中建设一批旅游示范村、示范路,打造全域旅游新景点。五是与城乡公交一体化相结合。科学规划城乡公交线网布局,在部分新建、改建农村公路沿线设置规范统一、设施完善、方便实用的停车港湾、候车厅和各类标识标志。
为确保农村公路高质量养护,沂水县把农村公路作为全县头号民生工程,纳入全县绩考、联合督查考核体系,县绩考办全程参与调度。各乡镇均根据本乡镇实际,制定了细致可行的专项工作方案。县交通运输局具体运作,实行副科级以上领导、中层干部、交管所长、工程技术人员四级帮扶体系,做到施工现场有人指导、每周召开一次会议进行调度、每月进行一次综合总结点评。
沂水县交通运输局路政科加大了路政案件的查处、路损赔偿和日常路政巡查力度,依法保护了路产路权。各乡镇交通运输所对保洁中心的日常养护进行督导、监督和考评,确保公路养护质量和养护工作的经常性。
美丽乡村农路牵
走进沂水县乡村,沿着一条条农村公路,如同行驶在画中:坡上鲜花盛开、美丽壮阔;山间银杏树流光溢彩;民俗村的白墙红瓦仿若珍珠般被环湖公路串成项链,挂在群山之间……
“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网络化。”如今,农村公路如毛细血管般蔓延到了沂蒙老区沂水县的每一个村镇,还延伸进自然村和村组。
沂水县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向下延伸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回应百姓关切、解决群众期盼已久的农村交通问题的重要机遇,对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提高扶贫开发成效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条条小康路竣工后,公路两侧变成了经济带、产业带和物流带。在农业园区、小城镇、现代物流园,康庄大道纵横交错,农民或骑摩托车,或开轿车、货车,行驶在平坦的道路上。
带来便利的同时,农村公路也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农业产业化的带动和辐射能力明显增强,连片的大棚蔬菜、连绵的莽莽茶海、丰硕的提子葡萄园、丰饶的蓝莓基地……农村公路的建成,为农产品开辟了更为宽阔的空间。
沿着一条条农村公路,大批中外游客正穿越蒙山沂水村镇,翻过雪山彩虹谷,遥望江北画廊,畅游百里天然氧吧,感受多彩沂水的美丽乡村。沂水县公路路网的健全为当地旅游带来大发展,院东头镇四门洞村、山东地下大峡谷、天上王城等旅游景区,一改以往“长在深山人未识”的尴尬,变成了全国知名的旅游品牌。
景区的交通条件在改善,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遍布景区沿线。“我家这个小饭店虽然小,但是平均每个月能够有万把块钱的盈利。”欧洲风情小镇泉庄公路边小饭店老板娘唐小静,一边接待客人,一边介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