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优质公共交通BBMW绿色出行
张学孔教授认为,公交都市,公交在先。优质的公共交通服务包括世界一流的轨道交通系统、国际知名快速公交系统、人本交通环境、安全舒适的出租车需求反应服务、智能交通技术辅助系统等。张教授认为人本交通环境是关键,形象的将其定义为集成的BBMW,BBMW即Bicycle(自行车)、Bus(公共汽车)、Metro(MRT、LRT、BRT等大中运量交通)、Walk(步行)绿色出行方式,BBMW绿色交通必须融入土地利用、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城市更新中,并进行一体化规划设计,才能创造健康的城市。
公交都市成功的关键要素是“3D”
有了优质的公共交通服务,城市该如何发展?张学孔教授提出,公交都市的理念,其实就是通过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安排用地布局结构,让大多数的人居住、生活在公共交通走廊沿线,让公共交通的骨干成为城市出行的重要骨干。公交都市成功的关键要素是“3D”,即Density(高强度)、Diversity(多样化)、Design(人本观的设计)。公交都市可以实现乘客效益、运营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在演讲中,张教授以美国的亚特兰大与西班牙的巴塞罗纳两个城市为例进行TOD效益对比分析,图片左侧为亚特兰大,右侧为巴塞罗那,城市人口规模差不多都是380万,但城市建成区面积相差很大。主要是因为巴塞罗那高密度发展,60%的人生活在轨道线路600米的服务范围之内,共有99公里的轨道线路,136个轨道车站。而亚特兰大是“架在小汽车轮子上的”低密度发展,如果要实现60%的人生活在轨道线600米范围之内的公交服务水平,需要建设3400公里的轨道线和2800个轨道车站。
改变出行行为和价值观以智慧的手段创造公交都市
创造公交都市的挑战在于打造公交社区、多模式公交枢纽、均衡TOD与道路建设、新城开发、骨干系统选择、多元一体化的公交系统、绿色智慧城市和财务、法制的可持续八大方面。在谈到是不是经济发展就会选择开车出行、不会选择绿色交通出行这一问题时,张学孔教授举出了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二的香港、纽约,分析两个城市使用公共交通的人数比率。香港90%的人是使用公共交通,纽约的曼哈顿5%的使用CAR、7%的使用BUS,35%使用地铁,另外53的人走路、自行车或者在家里工作,每年减少5%的停车供给。对比日内瓦、北京两个城市,1970年日内瓦全城充满了汽车,而当时北京人大部分都骑自行车,预计到2020年北京全城布满汽车之际,日内瓦的街头将处处可见自行车。所以,当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交通方式的选择与钱多钱少关系不大,更多地取决于交通出行行为和价值观的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