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常德交警: 狠抓“三重点”为民树形象 借力打造和谐警民关系
来源:中国道路运输网在线通讯员 思言 黄伟圣 2013年4月15日20:30
针对当前经开区机动车保有量越来越大、人车路矛盾日益突出、交通管控压力日渐增大、交警部门成为社会关注焦点这一实际情况,常德市交警直属三大队立足交管工作实际,以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为突破口,以“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上升”为目标,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利民、便民、惠民”举措,扎实推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全力打造 “亲民、爱民、为民”的良好交警形象。
一、围绕“热点”勤走访,服务为先惠民生。大队始终坚持为民务实作风,深入基层“接地气”,着力引导全体民警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细致体察民情民意,准确把握所愿所盼,力争实事办实、好事办好。一是带着“诚心”走访。从消除事故安全隐患、缓解“交通堵”与“停车难”、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等方面入手,努力把群众的“外行话”转化为优化警务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增进管理效能的“内行活”。同时,结合公安“两部令”宣传要求,积极走访运输企业、客运场站和中小学校,重点了解驾驶人对民警执法及“史上最严交规”的看法和评论,为严格执行“新交规”交通违法行为处罚标准提供了广泛的社会宣传。二是带着“真心”回访。大队牢牢把握群众满意度是检验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试金石’的基本原则,主动与报警人、事故当事人、“市民留言”发帖人等群体进行沟通联系,落实专人负责“回访”环节,耐心细致解释政策法规,主动征询对交通管理工作的意见,诚心诚意地向“不满意”群众释放交警部门的善意。另外,在组织民警进企业、进社区开展工作的同时,全面了解交通参与者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围绕“治堵”、“违停”、“酒驾”等方面,让他们提意见谈看法,从而进一步提高群众参与交通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三是带着“爱心”家访。大队积极组织开展扶贫帮困行动,以实际行动服务群众、保障民生。期间,共慰问贫困学生、孤寡老人及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170人次,并在精神上和物质上适当帮助生活困难群众,切实体现了“警爱民,民拥警”的鱼水情深,最大限度消除各类不稳定因素。
二、立足“难点”抓管控,打防并举保安全。一是加强排堵疏导。针对春回大地人们出行增多,车流量、人流量快速增长的情况,大队重点加强对拥堵点的滚动排查,坚决杜绝大面积的交通拥堵。特别是针对学生开学后易发生交通拥堵的情况,探讨征求相关学校的意见,并加派警力进行护导、疏导。此外,为进一步避免交通拥堵,大队充分利用交通音乐广播、微博、手机短信等平台,实时发布路况信息,提醒广大驾驶人合理规划路线、避开拥堵路段。二是加强顽症治理。围绕“酒后驾驶、违法停车”等屡禁不止的管理难点,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切实形成长效机制。同时,进一步落实责任,加强对德山城区主干道的乱停车治理,确保道路畅通。三是狠抓事故预防。建立事故分析研判制度,每月对辖区事故进行详细分析,查找原因,适时组织民警对辖区事故多发路段进行排查。在此基础上,持续加大对涉牌涉证、“三超一疲劳”、不戴头盔等交通违法行为的治理力度,切实形成严查、严管、严控的高压态势。今年以来,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1.95万余起。
三、着眼“焦点”广纳谏,问需求策聚民心。为进一步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大队坚持“问需纳谏”贯穿于整个为民服务过程,善于“借民眼”揭短挑刺、“借民智”求招问计、“借民力”共治共赢,不断延伸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触角”。一是敢问信访投诉。认真核查群众来电、来信、来访情况,对确实存在问题的,责令相关单位限期整改,并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导检查。同时,认真梳理“市民留言”、群众来电来信等信访投诉问题,对诉求集中、重复信访的疑难案件实行挂牌督办,全面打响息诉平访“攻坚战”。此外,还通过广播、发放征求意见信等问政渠道,及时答复群众提出的建议和需求及反映的线索和问题,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二是巧问微博粉丝。广开“问需纳谏”渠道,借助新浪微博,与微博粉丝互动沟通,进一步扩大了交警在网民群众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切实形成了“网对网交流,键与键沟通”的良性互动关系。三是善问服务对象。结合今年推出的摩托车上牌上门服务以及汽车4S店集中上牌等创新便民举措,积极了解广大群众和驾驶员对车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将反馈回来的意见、建议整理汇总,落实到下步的工作中去。同时定期组织广大民警深入辖区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增强居民群众、物业公司、村委会等对交警工作的了解和支持,共同努力构建“齐抓共管,携手共赢”的交通安全综合管理新局面。
(值班编辑:吕海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