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市公安交警部门在市委、市政府、市委政法委的亲切关怀和省总队、市局的正确指导下,以十八大精神为指针,以贯彻落实国务院30号文件及“两个部令”为契机,以“六个交警”建设为载体,着力优化交通秩序,大力夯实事故预防,全力优化服务措施,为实现新常德新创业的宏伟蓝图打造了良好的交通环境。
一、主要成绩
2013年,支队驱动创新,攻艰克难,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呈现出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主要成绩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事故预防是历史上最好的一年。至目前止,全市共发生交通事故596起,死98人,伤764人,直接经济损失180多万元,交通事故四项指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了9.15%、33%、9.91%、22.3%。特别是今年还未发生一起死亡3人以上(含3人)的交通事故,这是在机动车、驾驶人、通车里程大幅増长,交通环境日趋复杂的大背下取得的,实属不易。
(二)队伍教育管理是历史上最好的一年。2013年,支队以“六个交警”建设为载体,狠抓了民警的培训提质工作,开展了“驻社联村”活动,夯实了周清、月结、季评、年定的精细化管理工作,落实了从优待警措施,队伍呈现出生机勃勃,满园春色之景。
(三)舆情控制引导是历史上最好的一年。2013年,支队一方面抓队伍、管秩序、防事故、优服务,减少舆情点;另一方面,做好涉警舆情处置,注重正面发声,正确引导,掌握话语权,抢占制高点。全年通过市长热线、常德论坛、人大政协转较的各类信访没诉较去年下降了28%,没有发生类似去年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影响较大的“7.4”和“8.2”事件。
(四)规范执勤执法是历史上最好的一年。2013年,支队开展了执勤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冶,严格落实《湖南省公安交警规范执勤执法十条规范》和交通违法“零减免”举措,开展了事故检验鉴定清理整治,出台了事故检验鉴定“九大机制”,注重执法主体培训和执法全程监督,执勤执法的规范是历史上最好的一年。
(五)社会各界评价是历史上最好的一年。在今年的全市机关测评中,支队位居全市执法机关第一名。这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执法监督员和社会各界群众对交警工作的高度评价和肯定,特别是在今年路改保畅工作中,交警披星戴月,顶风冒雨,忘我工作,无私奉献,赢得了各级领导和广大市民的好评如潮。
二、基本做法
(一)整治、保畅,多措并举,优化交通秩序。一方面,抓交通违法的打击整治;另一方面,抓城市交通的疏堵保畅,使交通秩序实现根本性好转。
1、“四抓”严整治。在交通秩序整治上,突出“四抓”。一是抓日常性整治。支队将整治常态化,注重在日常的交通管理中抓乱停乱靠、逆向行驶、闯红灯、不系安全带、摩托车违规安装遮阳伞等易发性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做到见违一起,纠违一起,查处一起;二是抓突击性整治。支队统一部署,精心调度,采取异地交叉执法和部门联合执法方式,每月不定期地开展突击性整治行动,对酒驾、超速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坚持露头就打,决不姑息迁就;三是抓专项性整治。支队按照上级公安机关的统一部署,并结合辖区的实际,先后开展了客货运车专项整治、平安摩托专项整治、校车专项整治、超速超载专整治、酒驾专项整治、涉牌涉证专项整治、农用车载客专项整活等系列专项整治行动,有力压降了交通事故乱源,规范了交通行为;四是抓假日性整治。支队结合假日期间交通流量、流向规律和交通违法特点,全力做好了春节、清明、五一、中秋、国庆节期间交通违法行的查纠和交通秩序的维护,并做好节日期间的导航服务等,确保了节日期间的交通顺畅。
2、“五化”保畅通。在城区保畅上,主要突出“五化”。一是科学化组织。支队在实地勘察、调研基础上,通盘考虑路网结构和交通流量,精心制定交通组织方案,并根据施工安排、交通流量、天气变化,不断动态调整优化。同时,直属各大队加强与施工单位的联系对接,能分段施工的分段施工,能错时施工的错时施工,能半幅施工的半幅施工,尽可能减少施工对交通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提高道路通行效率;二是扁平化指挥。支队实行扁平化指挥调度,压宿指挥层级,提高指挥效率。指挥中心负责城区全局统一调度指挥,明确直属大队大队长为路改辖区保畅第一责任人,所有参与路改保畅力量由大队长统一调度,确保了指挥调度高效,应急处置有序;三是密集化值守。支队及直属大队全体民警一律不休假、不外出,倾力保障城区道路畅通。同时,从机关、各县区市大队及186治安防控办抽调部分警力参与城区交通管理,确保了城区各路段、路口及交通堵点从早上7点至晚上10点都有充足警力疏导交通;四是区域化分流。支队根据施工路段交通流量特点,适时控制外围交通流向,保证施工路段交通基本畅通。出现交通拥堵后,支队、大队将根据交通拥堵程度,采取小拥堵大队区域调控解决,大拥堵支队远端分流化解的措施及时平衡交通流量;五是物理化隔离。在各主要路口安装临时信号灯,并根据交通流量变化不断调整信号灯的配时;在各改造通行路口临时设置隔离护栏、摆放隔离锥筒,设置交通分流引导指示牌,并渠划路口,提高通行效率。
(二)教育、机制,多路并进,夯实事故预防。支队以贯彻国务院30号文件为契机,狠抓以“五项机制”为框架的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工作,开展交通安全大检查和全民安全意识大教育,事故预防取得历史性突破。
1、狠抓“五项机制”的落实。为全面贯彻国务院30号文件精神,夯实全市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体系,支队狠抓了“五项机制”的完善和落实。一是出台了一份实施意见。支队领导多次向市政府汇报,引起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市政府2次召开常务会议研究国务院30号文件的贯彻落实问题,并出台了《常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措施;二是召开了一次动员大会。1月22日,由市安委牵头,召开了全市贯彻落实国务院30号文件精神动员大会,组织学习了国务院30号文件精神,布置了相关工作,明确了相关要求;三是建立了一套机制。建立健全了市、县、乡、村四级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领导体系和组织体系,完善了企业自律、乡村包保、部门监管、政府主导、群众教育等五大机制,进一步夯实了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无缝覆盖的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网络。
2、开展交通安全大检查。一是会议发动。6月27日,支队按照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和公安部6.13视频会议精神,召开了交警系统道路交通安全大检査工作会议,下发了工作方案,提出了“三个不发生”的总目标和“十个100%”的具体要求。7月11日,召开了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全会,布置了道路交通安全大检查工作,明确了各级政府和部门工作职责;二是整体联动。“6.27”、“7.11”会议之后,公路、教育、运管、交警等相关职能部门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上下整体联动,岗位职责联抓,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督促客运站场抓好日常监管,排査整改交通安全隐患,交通安全大检查如火如荼地推进;三是检查促动。支队下发了交通安全大检查督导方案,分管领导毎月2次下到所联系的大队开展督导检查工作,指导、督促交警系统的交通安全大检查工作。市交安委牵头,毎2个月对全市的交通安全大检查工作开展一次专项督查,查找工作漏洞和不足,并督促整改。
3、夯实全民安全意识教育。一是用好传统手段宣传。支队采取悬挂宣传横幅、刷写墙体标语、设置宣传展板、播放宣传光碟、上交通安全课等传统手段,深入学校、企业、站场、村居开展交通安全常识教育;二是用活现代传媒宣传。支队与报纸、电视、电台及网络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开辟宣传专栏,对毎项行动进行精心策划,适时推出“护航平安春运路”、“美好梦想、安全起步”“路改中的交警”等系列主题宣传活动,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三是用实自媒体宣传。支队除加強交警外网、微博宣传外,还创办了常德交通安全內刊,组织采编人员精心组稿,对当月的工作重点、工作动态、工作举措、工作成效进行深度报道,并向交安委各成员单位、各基层交警大队、各运输企业、各级中小学校、各客运站场,各汽车销售商免费赠阅,己成为业务工作的“主推手”,交安宣传的“主引擎”,队伍建设的“主阵地”。
(三)培训、整改,多管齐下,规范执法行为。支队以“法治交警”建设为载体,以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为导向,强化执法主体建设、执法过程监督和执法问题整改,民警执勤执法日趋规范。
1、强化执法主体建设。支队制定了执法教育培训计划,组织民警采取集中培训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学习公安部的123、124号令以及校车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法制科派员到各基层大队开展业务培训,增强民警的执法技能。进一步加强法制员队伍建设,强化法制员的监督把关职责;对新招的民警和转业安置的退伍干部,组织开展“警师带警徒” 的传、帮、带活动,为每位新警确定了一个“师父”,围绕执法办案进行全面的业务指导。
2、强化执法过程监督。一是推进执法流程的全程化监督,出台了执法质量日常考评实施细则,从实体、程序、适用法律到执行对案件和台账进行了全方位审核、评判、计分,实现从“案后监督”向“全程监督”的转变;二是推进科技评判的智能化监督,建成全市车辆检测远程监控平台,对全市车辆检测业务进行全程跟踪、实时监督、无缝监管。规范了执法记录仪的使用和管理,强化了民警执法活动的音频视频监控。加大科目三路考仪的建设,提高驾考全过程的智能评判力度,减少人为监考不公;继续完善执法功能分区建设,实现事故调解、违法处理等所有执法的视频监督;三是推进执法实效的公开化监督,以短信发送、互联网发布等方式公开执法依据,以案件回访、公开调解等方式公开执法过程,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媒体监督、人大监督等,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3、强化执法问题整改。支队按照上级部署,对事故处理中的“四不”问题,路面执法中的“三乱”问题和车管工作中的“三托”问题进行梳理排查,剖析症结病因,并限期整改到位;开展了交通技术监控设备排查整治,规范了非现场执法行为;结合群众反眏的热点、焦点问题,支队开展了事故检验鉴定排査治理工作,出台了事故检验鉴定“九大机制”, 规范了事故检验鉴定工作。同时,本着“內部整治,惩前毖后”的原则,加大了警容风纪、内务管理、窗口服务、事故接处警、路面执法等方面的暗访督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通报,限期整改,內部消化。
(四)创新、提炼,多轮驱动,打造交管品牌。支队因地制宜,细心培育,挖掘和推介了一批具有独创性、新颖性、指导性和前瞻性的创新项目,有效解决了公安交管工作中的瓶颈问题,有力推动了全市公安交管工作创新发展。
1、探寻信息化管理之路。石门大队结合近10年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经验,积极探寻信息化管理之路。目前,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信息应用系统的顶层设计、软件开发、程序编写等工作已基本完成并通过了初步评估,基于该信息系统建设撰写的论文《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信息平台设计研究》已通过国家道路交通安全协会专家委员会的评审,并被评为第五届国际道路交通安全论坛优秀论文。
2、创新“校车”管理之法。汉寿大队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主动联合教育、交通、安监等职能部门及辖区各乡镇,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履职、社会参与的原则;适当扶持、积极争取、自负盈亏的原则;自愿互利、界限清楚、责权明晰的原则;管理规范、平稳推进、群众满意的原则,创新了校车公司化运营之路,有效解决了校车管理的难题。
3、完善摩托车管理之策。临澧大队不等不靠,创新求变,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依托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平台,强力推动摩托车社会化管理创新,高起点建管理平台,构建无缝覆盖的管理网络;全方位抓工作推进,夯实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多渠道筹工作经费,完善经济激励的保障机制,破解了摩托车无人管、管不了的困局,工作成效彰显,社会反响较好。
(五)放权、拓展,多点带面,提升服务能力。支队坚持把服务贯穿于交管工作始终,使交管工作由单纯管理型向综合服务型转变,真正做到了始于群众所需,终于群众满意。
1、规范驾驶人考试。严格落实公安部123号令,加大大、小型客车科目二考场的改造升级力度;加强考试员管理,在每月开考前对考试员进行业务培训和廉政教育,统一考试标准,尽量减少因考试员的主观因素造成的考试不公正现象。启动了德山分考场和澧水流域分考场建设,提高驾考接待能力,缓解考生积压予盾。
2、优化交通事故调处。深化事故损害赔偿人民调解工作,积极推行保险公司参与事故损害人民调解,提高调解成功率和赔付执行率。推广交通事故快速处理机制,与市保险协会组建了第二家快处快赔中心,推动有条件的区县市建立快处快赔中心,方便群众处理交通事故。
3、创建人民满意车管所。建成了车辆检测远程监控平台,强化全市车辆检测的远程监管,整治了非法“中介”,规范车辆检测工作。继续下放车驾管业务,将大型客货车、特种车辆检测业务办理权限下放到各区县市符合条件的机动车安全检验机构;委托全市符合条件的农村交警中队办理摩托车业务,各乡镇摩托车车主可就近办理相关牌证业务。提供远程业务办理服务,为在外地工作的驾驶人、车主代为远程办理补换证、体检录入等业务。进一步完善告知服务,利用网络、短信提示驾驶人、车主及时办理车辆年检、驾驶证换证、驾驶人体检等业务。
11-19·[江西]九江县交警多措并举做好初冬季节交通管理工作 11-19·[山东]冬季公路养护早安排 11-19·[山西]山阴交警大队多项措施加强冬季交通安全 11-19·[山西]朔州成立新闻主播“一路平安”宣传队 11-15·[云南]华宁县政府组织开展重大交通安全隐患整治检查验收 11-14·[云南]华宁县部门联合举办客运安全教育培训班 11-14·[江苏]规范设置交通安全标志标线 确保公路安全畅通无隐患 11-14·[湖南]常德:“三个集中”严查货车交通违法行为 11-14·[陕西]横山交警城区中队开展交通安全进校宣传 11-14·[山西]山阴交警大队开展冬季客运交通安全宣传工作 11-12·[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灌南调研扶贫工作 11-12·[江西]宁都交警积极应对降雨天气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11-12·[山西]朔州公安交警集中整治交通秩序成效突出 11-12·[湖南]常德交警:11条严厉措施打击货车违法行为 11-12·[广西]老人误上高速 交警及时救助真情护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