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运输网 >> 道路客运 >> 客车资讯 >> 正文
破解行业命题 重塑“客车专家”——科技金龙 引领中国客车革命(图文)
来源:中国道路运输网 2012年5月15日12:23

    从2011年以来,大金龙引发业界关注的新闻不断:2011年5月北京国际客车展上发布车道偏离报警系统等7项主被动安全技术;11月,宣布在国内市场10米以上公路客车上标配ECO-driving节油驾驶提醒系统;同年12月3日,投入1亿多元建设的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客车试验中心正式投入使用;2012年2月,搭载“智慧校车运营管理系统”的全系“智慧校车”在北京国际校车展上隆重发布;同月,在交通部汽车试验场顺利完成“中国客车正面第一碰”试验;4月,在南京发布创新节油技术——“智驱”系统;今年5月,大金龙还将在北京国际客车展上发布五款全新车型。

    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则新闻都有沉甸甸的份量。而在大金龙中期规划中,这些还仅仅是一个开始。

    作为传统的制造企业,大金龙的新闻从哪里来?答案就是科技创新。大金龙打“科技牌”,体现的是企业几年来持续开展自主创新所取得丰硕成果,是公司主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客车行业升级的战略选择。“科技创新”不仅将为大金龙销售额跨越100亿元提供基础,还必将让行业、用户从中受益,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水平。

    如果说在前20年,大金龙的崛起靠的是市场意识和快速反应能力,那么今后一段时间内,大金龙将发展的动力锁定在“科技”二字上面,要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方面大做文章。这是在大金龙采访时,公司副总经理徐向东和杨国军向记者传达的公司最新发展思路。

    从诉求全面快速满足用户需求到诉求技术和产品全面创新升级,大金龙的发展为何要做出这种转变?他们对当下客车行业的竞争做了哪些思考?又为何做出这样的判断?

    破解行业命题

    少有寒暄和客套,在办公室里,徐向东一如往常采访那样爽快而耿直,谈及大金龙今年来的表现,徐向东提到了一个词:“知耻而后勇”。

    大金龙地处东南沿海。2003年前,靠着出色的开放的市场意识和快速反应能力,大金龙在进入客车行业的十几年时间内迅速崛起,超过很多老牌客车企业,一度成为行业龙头企业,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至今,大金龙在行业内的很多产品、思想和做法仍为行业人士称道。在以前产品供不应求的时候,大金龙提出的主动服务、融入市场的理念以及主题巡展等营销方式,至今仍是绝大部分企业所坚持和提倡的。在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内市场竞争的格局在发生变化,客车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在发生变化,大金龙在市场服务和制作工艺上的优势仍然存在,但已经无法支撑整个品牌的持续发展,如何在新时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能力,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是大金龙面临的问题。

    “近几年,客车行业发展很快。在其他企业在市场意识、产品布局、研发能力已经取得显著进步的时候,大金龙仅靠现有的竞争优势,已经很难为企业赢得先机”,徐向东告诉记者。

    思路决定出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能逞匹夫之勇。新时期客车行业的竞争要回到产品竞争这个原点,从用户的利益出发,遵循用户最基本的利益诉求开发产品”,徐向东说。

    在大金龙思考企业竞争战略转型的时候,国内外客车行业也在发生急剧变化。在国内市场,国家相关部门对客车行业的关注、要求和监管力度越来越高,无论是对卧铺客车、双层客车、校车,还是客车的节能、环保要求,技术进步的要求都在提升,同时车联网等技术已经在客车行业风靡。在国外市场,大金龙出口业务不断攀升,优势明显。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进口客车的技术要求也在提升。无论是安全、节能还是环保,都需要企业的技术进步,要求企业必须加快研发。大金龙在2010年、2011年和今年对科技研发的持续投入为大金龙竞争转型提供了基础。据了解,从2009年-2013年的5年间,大金龙计划投入5亿多元对企业的软硬件进行升级,主要包括研发中心、试验中心、高端产品生产线、整车阴极电泳车间、ERP项目等,通过这些项目的建设,全面提升企业的研发水平和制作能力。在这段时间,大金龙一系列的创新技术成果如雨后春笋跃然面市,各式产品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不过这些新技术和新产品还没有形成统一的传播诉求。对于公司主管国内销售的副总经理杨国军来说,今年要在2011年销售76亿元的基础上将销售额提高到100亿元,大金龙也需要强有力的产品卖点和更加有效的营销思路。

    这个卖点应该是什么?

    通过对企业发展历程的深入思考,大金龙找到了企业转型的方向和核心价值:科技创新。科技改变大众交通,科技改变金龙。在对公司内12个部门的论证调研后,科技改变金龙成为员工的共识。很快,一个以“科技”为主题的营销、传播方案开始实施。

    重塑“客车专家”

    与营销、传播主题确立相伴随的,是大金龙公司内的一系列调整。

    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水平。2011年,大金龙与全球最大的咨询服务机构IBM公司携手合作,经过7个月的努力,构建起了一个有客车行业特色的、以销售意向订单驱动的供应链一体化和财务业务一体化的ERP管理平台,该系统于今年10月成功上线并实现平稳运行。通过项目的实施,大金龙成功打通了研发、生产、供应、销售和财务等体系的接口,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三流合一”,从而在信息化建设和现代化管理方面迈上一个新台阶。2012年至2013年,大金龙将着手实施二、三期工程,逐步把ERP系统扩大到金龙集团及其控股分、子公司,促使企业信息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而有效整合业务和信息系统,实现集团业务的协同和创新发展,达到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加快营销方式转变。科技金龙战略的提出,对大金龙营销方式的转变也提出了要求。杨国军告诉记者,今年大金龙的销售人员要增加40%,同时所有销售人员都要深入到二三级市场,贴近客户,将大金龙产品的“科技”的核心竞争力传达给客户,尽快形成竞争优势。目前,大金龙营销方式的转变已经收到效果。杨国军说,今年,国内市场的增长势头十分迅猛,大金龙除了在传统优势市场不断提升外,在弱势市场的市场拓展速度也很快,特别是甘肃、四川、广东、河北、浙江、黑龙江、辽宁、湖南等市场表现抢眼。

    加强产品规划、技术创新力度。2012年初,大金龙提出4S创新技术:Safe(安全)、Smart(智能)、Saving(节能)、Stability(可靠)。每一个“S”都有技术点做支撑。以Safe(安全)为例,它包括了防撞梁及前碰撞溃缩机构、Topview全景环视、智能倒车轨迹、车道偏离报警系统、前向防撞报警系统等一系列创新技术组成,这些技术大部分都是业内首创,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加快生产基地布局。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大金龙正在加快对生产基地的布局,未来将以厦门和绍兴两地厂区为基础,进一步提升产能、优化布局。据徐向东介绍:“在新的生产基地布局规划中,绍兴制造部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利用长三角地区的配套资源和土地优势,打造成为大金龙前置车和中型车基地。”

    “大金龙要做全新的思维上的转变。几年以后,我们希望看到一个真正的中国客车专家,看到一个行业的leader(领导者)。”徐向东说。

    【特写】

    “科技”创变金龙

    4月初,南京国际会议大酒店,一项客车行业的重磅节油技术——金龙智慧驱动控制系统(以下简称“智驱”)在这里发布。参加会议的,除了大金龙的客户、经销商代表,还有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理事长邹虎啸、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李克强等业界专家。

    他们来参会的目的各有不同。经销商和用户看中的是这套系统带来的10%的节油率,这个效果对于任何客车用户来讲,都是致命诱惑;李克强教授看中的则是车联网技术带给营运车辆的真正具有革命意义的变化,因为它第一次把对车辆的控制深入到发动机的核心。

    在业内专家看来,以“智驱”为代表的大金龙一系列新技术不但在行业领先,而且为大金龙未来的市场竞争打开一片天地。
李克强说:“大金龙是国内对车联网技术应用理解最深入的汽车企业,‘智驱’技术完全与国际接轨,开启了车联网应用新篇章。”

    在国内客车行业,大金龙并不是最早介入车联网的企业,却为何能在车联网技术上一跃而起,获得行业专家的肯定?大金龙近2年发生了哪些变化?

    事情还要从2010年说起。

    新团队开拓新技术

    考虑到行业快速发展和应对未来竞争的需求,大金龙管理层决定在2011年设立新科技研究发展部,由年轻的博士陈晓冰带队,陈晓冰曾经在专门从事GPS研发的企业中工作多年,有10年汽车电子研发和产品化的经验,是十分合适的人选。在此之前,这个部门只是大金龙技术体系下的一个课室:技术储备课。新科技研究发展部成立时,连陈晓冰一起只有3个人,但是在陈晓冰的带领下,新科技研究部迅速壮大起来,并且按照既定的规划展开一系列的课题研究。陈晓冰告诉记者:“同质化严重,恰恰给企业产品创新提供了机会。我认为,通过新技术与传统客车技术的融合,大金龙完全可以做出差异化的产品。”

    新技术研究发展部成立时,大金龙在市场上面临很大的压力。竞争对手的新产品不断投入市场,大金龙的新产品研发又进展很慢,产品卖点少,竞争力不强。很快,新技术研究发展部就孵化出了一系列新技术,并不断被植入到车型上面,改变了这种被动的局面。

    2011年11月,大金龙正式宣布在国内市场10米以上公路客车上标配ECO-driving节油驾驶提醒系统,该系统全部由大金龙自主研发,与国内的其他节油产品相比,ECO-driving的使用成本非常低,导入简单,可以做到100%覆盖,等于在车上配备了一位节油驾驶专家,免费实时地对驾驶员进行指导,有利于驾驶员形成良好的驾驶习惯,将节油培训从孤立、零散的课堂和讲座培训转移到车载的连续实时培训,效果更好。另外,这个系统还具有一些基本的安全驾驶提示功能,如超速行驶、疲劳驾驶、空挡行车等等,通过系统适时的语音提示,对于提高客车运行安全、减少交通安全事故也有积极的作用。目前已经成为大金龙公路客车的标配。

    一个月之后,金龙车载电脑信息系统在所有后置发动机公路客车上全系标配;再过了三个月,全系智慧校车在北京面世;两个月后,在南京高调发布智驱系统。大金龙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出速度越来越快,颇有“王者归来 唯我独尊”的声势。

    新机制开辟新空间

    新科技研究发展部能在较短时间内开发出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品,与公司对科技研发创造的良好环境密不可分。

    陈晓冰告诉记者,新部门成立的第一项工作,是建章立制,制定考核及奖励标准,做好知识产权方面的工作。同时,公司也给予他在人员招聘上一定的自主权。公司确立的5亿元对研发及设备方面的投入为陈晓冰提供了很大的资金支持,另外大金龙在2010和2011年还获得国家各级政府对科研投入的1亿多元的补贴。这种对科研的投入和重视程度,在大金龙的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是空前的。以CAE分析软件为例,2010年大金龙引进的一些辅助设计软件,花费800多万元。2年来,这套软件在大金龙对客车的车身骨架优化、轻量化、空气动力学、全承载等项目的研究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陈晓冰对研发团队制订了严格的汇报制度,要求每人每周提交一份工作报告。“汇报内容除了归纳一周以来的工作内容,所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思路,需要的资源等,其根本目的更是引导技术人员深入思考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可能,从而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前进方向有基本的判断。这种思考也决定了新产品的生命周期。”

    目前,新科技研究发展部已经发展到30多人,包括7名博士及博士后、12名硕士,涵盖很多不同专业的人才,为研发提供了充足的智力支持。

    新思路开创新局面

    思考,成为研发团队每天都要做的功课。也正是这样,大金龙对车联网技术的应用发展规划已经做到2015年。随着时间的推进,每一个阶段都会有相应的新技术问世。“客车行业的发展必须由资源组合型向技术研发型转变,要打造完整的价值链。”陈晓冰告诉记者。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大金龙在很多产品上都坚持自主研发。“掌握源代码,产品的延展性才能更强,能够降低成本,推广起来也会更容易。如果请其他企业帮助设计,产品的差异性就会消失。”以大金龙研发的全景环视系统为例,如果直接采购其他企业的产品,需要3000多元/套,而通过协同开发,成本将大大降低,进而也提高了用户对新产品的接受度。据了解,由于自主研发力度不够,国内部分客车企业车联网产品的研发和拓展陷入僵局。也正是依靠自主研发,将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大金龙应用车联网技术开发了智驱系统,进入控制发动机输出参数的核心领域。

    陈晓冰说,与其他企业相比,大金龙希望研发人员有更多时间做研发,深入思考行业发展,从而让研发人员对技术的发展趋势的认识更清晰,而不是纯粹忙于跟踪订单,根据用户需求对产品进行修改。

    有了研发的强有力支持,从去年起到现在,大金龙不再“沉寂”,连续发布了节油驾驶提醒系统、前向防撞报警系统、车道偏离报警系统等七项客车主被动安全和节能技术,将中国客车业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公司自主研发的金龙车载电脑信息系统已经在公路客车上实现标配;4月7日,大金龙在南京又正式发布了重磅节油技术——智驱系统,开启油价9折时代。据介绍,今年,大金龙还将有将近十款完全自主开发的新产品和十多项新技术投入市场。这些产品和技术将为客户带来全新的感受,不仅能够全面提高客车的安全、环保、舒适性能,还能有效地提升客户的运营效益,帮助大金龙尽快实现百亿元企业的目标。

    【评论】

    谁会成为客车行业的“苹果”?

    那些疯狂到认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这是《史蒂夫•乔布斯传》扉页上的一句话。在今年春节前,大金龙的中高层管理干部都收到了董事长谷涛赠送的《史蒂夫•乔布斯传》,不少人还为此写了读后感。

    在大金龙采访的过程中,当技术负责人向记者描述自主研发掌握核心技术、并绘制出未来几年大金龙技术研发和产品架构的时候,当公司负责人向记者描述大金龙要在去年销售额76亿元的基础上提高到100亿元的时候,当看到大金龙厂区内处处动工、高楼拔地而起的时候,笔者感受到了这种“疯狂”。

    大金龙会是客车行业的“苹果公司”吗?这样的一个疑问在笔者的脑子里闪过。在客车行业,大金龙虽然稳居行业第一梯队,但是正面临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压力可想而知。但恰恰是这种“疯狂”,让笔者感受到这家企业的活力和冲劲。
2010年前后,国内客车行业异常喧闹,客车企业的新产品推出和营销创新此起彼伏,行业不乏热点,其中不少活动让人记忆犹新。从2010年起,各种节油技术层出不穷,各种节油概念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更让用户如坠云雾。

    面对这些概念或技巧,用户也有很多疑问:它节油或创造效益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很多技术如此相似?其实,如果仔细研究目前市场上的各种节油产品,不难发现很多产品都是在强调在管理上下功夫,或者是事后评价驾驶员的操作技能,或者是改善发动机的工作环境,对于“人”的依赖程度较高,与真正的节油核心距离还比较远。这些节油技术很容易模仿的原因,就在于门槛太低,很多技术是与行业外的企业合作开发,缺少了技术的独特性以及与车辆的契合度。

    1997年,乔布斯回到苹果公司,重新思考公司存在的问题时做出判断:苹果亏损的根本是产品问题。此后,苹果公司发展思路发生转变。每当有重要产品即将宣告完成时,苹果都会退回最本原的思考,并要求将产品推倒重来。以至于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病态的品质、完美主义控制狂的标志。事实证明,这种转变成就了苹果公司的奇迹。

    在采访中,记者感受到,大金龙似乎正在经历类似于苹果当年的经营思路转型,这一次转型不仅是从满足用户的需求出发,而是站在窥望未来的高度,去思考企业甚至整个行业的方向和出路,跳脱了传统思维。近年来,大金龙公司通过组织的建立以及大量的投入,激发了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很好地利用了车联网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智能技术等创新技术,谋求改变客车的商品形态和用户价值。“智驱”等一系列自主创新新技术能够引领行业,改变客车行业的竞争格局?笔者目前还不敢妄加断言。但这些技术的出现以及大金龙对未来车联网设计的蓝图已经能够让笔者感受到中国客车即将发生的革命性变化。

    在科技创新这条路上,大金龙的研发团队走得很执着,带着一些乔布斯力求完美的色彩。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仅仅为了测试ECO-driving按钮的抗疲劳程度,大金龙的研发人员就做了3轮10万次的模拟试验。为了让用户的使用尽量简化,研发人员也是不辞劳苦,一次次推倒重来。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积累起来,能够逐渐形成大金龙的技术门槛,并在一定时间内不能被复制。陈晓冰博士说:“即使我们的技术被人模仿,但是对于细节的考究和用户体验是别人无法模仿的,这也构成了我们的竞争力的一部分”。

    诚然,大金龙在“科技金龙”道路上的探索和实践才刚刚起步,在将创新技术向商品转化的过程中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不过这种思路让我们看到一个踏踏实实做企业的态度。这种态度,最终会为用户带来意想不到的价值和收益。

    我想,当我们看到这些想法变成现实、这些产品撬动市场的时候,就不会认为这是“疯狂”,而是自信。

 

(值班编辑:梁赟)
最新通讯员新闻
信息检索
关键字
类  型
新闻阅读排行
本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更多>>运输刊物订阅
更多>>精品车辆
新闻回顾
更多>>专题新闻
更多>>通讯员列表
更多>>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