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的亚运安全与应急保障工作是亚运安保的重点环节。10月31日,交通运输部在广州召开交通运输系统亚运安保新闻通气会,就道路运输及水上交通安全与应急保障等工作情况向媒体作介绍。
新闻通气会由交通运输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新闻办常务副主任柯林春主持,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刘晓华、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副局长曹德胜、广东海事局副局长庄则平分别作发布介绍。出席通气会的还有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交通运输部广州打捞局、广州市交委、广州港务局等单位相关负责人,以及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凤凰卫视和南方日报、广东电视台等中央、省级媒体、境外媒体十几家新闻单位记者。
强化源头管理 落实对入穗客车及旅客的安检
道路运输车辆数量及从业人员最多的省,道路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涉及面广、工作任务重。在交通运输部及广东省"三会"安保协调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按照"属地为主、部门协作、整体联动"的原则,广东省交通运输厅成立了由何忠友厅长任组长的省交通运输厅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安保工作协调小组,制定了相关工作方案和预案,建立了界面清晰的任务分解责任制、灵敏高效的协调机构和应急机制,完善了应急预案,突出抓好重点营运车辆安全检查、入粤入穗旅客安全检查、公路养护管理、道路畅通保障、收费站及服务区通行保障的工作。
根据广东省"三会"安保工作协调小组的要求,全省加强对所有发往赛区市班线的始发站、途中配客站的"三品"查堵。从今年11月5日至亚运会(亚残运会)结束,广州、佛山、东莞、汕尾四个赛区市的所有三级以上的客运站场设立由公安、交通部门组成的联合安检岗位,对出站旅客进行行李和人员安检,每天安检时间从到站首班车开始至末班车结束。与些同时,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做好对旅客的服务工作,我厅要求各客运站积极做好各种宣传、解释工作,设立明显指引标志,加强引导和疏导,加强通过新闻媒体进行的宣传解释,争取旅客的理解与配合。
对外省进入赛区市的客车,交通运输部已要求相关省做好客车及人员的始发安检工作。
对"两客一危"重点车辆实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
按照交通运输部的要求,10月11日,广东省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重点营运车辆联网管控中心(以下简称"管控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这标志着全省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县(区)际以上客运班车和旅游包车三类重点营运车辆(简称"两客一危"),以及外省市进入广东省的重点营运车辆开始全面纳入动态监管。
管控中心通过对省监控平台和全国联网联控系统传来的数据进行集中处理,结合赛区监控的各种要求,在亚运会(亚残运会)期间对重点营运车辆实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同时,该中心也作为亚运会道路运输安全应急指挥中心之一,及时应对道路运输紧急情况。
截至2010年10月30日,全省县(区)际以上客运班车、旅游包车和危险品运输车辆超过40000台,已基本完成与省卫星定位监控平台的信号接入,整个联网联络工作已准备就绪。外省籍的"两客一危"重点车辆,也已按交通运输部要求,从今年10月15日起,将各省(区)、直辖市在广州亚运会期间需进入广东的车辆的GPS卫星定位信号数据接入管控中心。管控中心将上述信号下发给两道安保线共58个关口交通综合执法人员,这些关口的执法人员通过联网接受信号进行查阅,并阻截劝返不符合亚运安保规定运输车辆。
保障道路畅通 加大执法力度
根据第16届亚运会火炬传递运行方案,省交通运输厅已于今年9月30日前完成了全省21个地级市火炬传递路线公路、跨市转场公路、赛区市重点公路的施工和维修养护工作,并达到国家要求的道路通行标准。对比赛转场须经的几条高速公路和国省道,经过整改已达到了国家一级养护标准,路段标志齐全、标线明确。
按照亚运会组委会要求,从今年9月30日至亚运会(亚残运会)结束,亚运会(亚残运会)场馆间交通通道,一律全部停止交通项目施工。
经省政府批准,亚运会及亚残运会赛事用车在相关辖区内高速公路、桥梁、道路行驶将免费通行,全省涉亚经过的高速公路、普通公路收费站均设置了专用通道。目前,相关收费站准备工作已就绪。
此外,为配合公安部门做好环粤环穗环赛区安保圈执法检查工作,
我厅综合行政执法局统筹各市、县交通综合执法部门,在各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检查站配备相应的执法人员,开展对营运车辆的检查,部分检查站已于10月25日开始实行24小时执勤,其余将在11月6日全面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