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运输网 >> 道路客运 >> 公交资讯 >> 正文
上海为“百年公交”注入新活力
来源:人民网 记者 沈文敏 2008年3月31日9:35

    在上海公共交通即将迎来百岁生日之际,以构建"绿色、畅通、便捷、可持续"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为主题的"上海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国际论坛"今天在沪举行。来自新加坡、日本、韩国、美国、中国香港和国内其他城市的交通管理者及专家聚会申城,共同探讨现代大都市交通面临的共同问题。

    针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超过7000万的参观人数,其给城市交通带来的严峻挑战,上海希望通过此次论坛,旨在真诚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的先进理念、经验和做法,努力为上海"百年公交"注入新的活力,确保世博会期间城市公共交通有序畅行。

    据了解,我国与国际先进城市公共交通的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目前,中国公交出行的的分担率不足10%,特大型城市也仅有20%左右,比欧洲、日本、南美等大城市的出行比例低1至2倍。与此同时,随着上海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口大量导入和道路资源有限,造成交通拥堵、市民出行不便等问题越来越突出。

    据上海市城市交通管理局局长李文辉介绍,上海城市交通问题十分突出、交通状况不容乐观,中心城区"三纵三横"高峰时段平均车速为16公里/小时,极端车速仅为12公里/小时;高峰时段市中心道路平均饱和度从0.9增加到1.1,处于严重拥堵状态。形成这种状况,主要受制于以下四方面的因素:一是人口。目前,上海人口(常住人口和非常住人口)已突破2000万,并在继续增加之中。人口增长,直接导致出行需求不断扩大。二是道路。上海中心城区城市道路系统形态布局已基本确立并固化,扩张的余地非常之小。2001—2006年,上海城市道路建设年均仅增长2.4%。三是车辆。近年来,上海私家汽车以50%以上的速度持续增加,上海小汽车保有量从2001的4.34万辆增加到2007年的60多万辆。四是环境。上海环境容量也十分有限,在能源消费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也随之增加。

    对此,李文辉强调,突破以上矛盾和瓶颈,改善上海城市交通状况,唯一正确的选择是全面实施"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加快构筑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一体化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充分体现公共交通出行对其他出行方式的竞争优势,进一步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2012年,上海公共交通客运总量占全市居民出行总量的比重达到35%以上),为广大市民、乘客提供快速、便捷、环保、经济的公共交通服务。

    ——不断提高上海公共交通的快速性。全力推进轨道交通建设,体现轨道交通方式在公共交通方式中的骨干作用;同时,大力推进地面公交专用道建设和快速公交系统(BRT),以此支撑和实现公共交通的"快速"目标。至2012年,建成由12条线路构成的轨道交通基本网络,运营里程达到500公里,日均客运量达800万人次,实现轨道交通承担公共交通客运量达40%以上。同时,到2012年,建成400公里公交专用道,同步加快完善公交优先信号系统。此外,在轨道交通络未覆盖的区域积极发展快速公交系统,建成上海铁路南站至西站的15公里高等级公交专用道,在"市通郊"主要客运走廊和郊区新城,因地制宜建设快速公交系统。通过以上努力,到2012年,实现"三个一"的目标——中心城区两点间公共交通出行在一小时内完成,郊区新城一次乘车到达中心城和轨道交通网络,城镇与所属行政村之间一次乘车到达。

    ——不断提高上海公共交通的便捷性。通过大力推进综合交通换乘枢纽和和公共交通信息化建设,增强上海城市公共交通的便捷性。2012年前,建成100个分布全市的综合交通换乘枢纽,并按规划对其中部分枢纽同步配套P+R功能,为实现多种交通方式之间的有机衔接和便捷换乘提供强有力保障。2009年,公共汽电车车载智能装置和GPS系统实现全覆盖;到2012年,基本建成上海城市交通数字化框架,中心城区具备建设条件的站点70%设置电子站牌,综合交通枢纽信息联网,基本实现智能化调度,建成公共交通运营信息发布系统和市民出行查询服务系统。

    ——不断提高上海公共交通的环保性。坚决把环保性能作为上海公共交通发展的重要指标予以落实。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提高公交车辆等级标准,落实相关支持配套政策,加快公交车辆更新步伐,鼓励企业积极选用节能、环保安全、舒适、的公交车辆,目前更新车辆全部符合国III以上排放标准。至2012年,60%以上公交车达到国III排放标准。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在用车辆维修保养的力度,加强行政执法,使公交尾气排放达到法律要求。

    ——不断提高上海公共交通的经济性。逐步理顺票价结构,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关系,不断加大公共财政的支持力度,形成科学合理的公共交通票价体系,不断降低市民和乘客的公交出行成本。在目前内环线内409条公交线路以及与轨道交通之间全面实施换乘优惠(优惠幅度为1元)、对本市70岁以上老人在非高峰时段免费乘车的基础上,加大换乘优惠力度,近期做到"两覆盖一延长"——线路全覆盖、车辆全覆盖、换乘优惠时间延长。同时,加快完善统一城乡票价结构方案并于近期实施,使长距离和郊区农村乘客的出行成本得到较大幅度降低。此外,进一步研究针对学生等特殊群体的优惠乘车政策;研究制定日票、周票等多样化票制,降低来沪考察、观光、旅游的中外客人的交通成本。

    (链接)上海"百年公交"

    循着1908年3月5日第一辆有轨电车在上海滩的开通到今天100年的发展轨迹,以"新中国成立"和"上世纪90年代初"两个历史节点,恰好将这百年轨迹划分成前40年(1908—1948)、中40年(1949—1989)、后20年(1990—1998)"三个历史线段"。

    ——新中国成立前的"前40年"末,全市拥有地面公交线路44条,线路总长352公里,公共汽、电车934辆,日均运客65万人次。

    ——新中国成立后至90年代初之间的"中40年",以自主研制国内首辆无轨电车和公共汽车,建立覆盖主要居民区、工业区、车站、码头的市区公交基本网络为标志,经过40年的长足发展,至90年代初,全市拥有地面公交线路315条,线路总长4926公里,公共汽、电车6264辆,日均运客1488万人次。

    ——90年代初全面展开上海城市交通新一轮发展至目前的"后20年",以大力发展大容量轨道交通(1995年,上海第1条轨道交通投入运营)、明晰"行业公益性,运作市场化"的发展定位、推进地面公交行业"三制"(体制、机制、票制)改革、推进郊区农村公交发展为标志。

    经过近20年的跨越式发展,至2007年末,上海轨道交通(不含磁浮线)运营线路8条、161座车站,运营长度234公里,形成了"一环七射"的网络运营格局,线网规模居全国之首,日均运客1237万人次;地面公交线路974条,线路总长22375公里,公共汽、电车16690辆,日均运客726万人次;郊区农村"行政村公交通达率"达到75%,公共交通客运总量占全市居民出行总量的比重达到27%。

(值班编辑:兰霞)
最新通讯员新闻
信息检索
关键字
类  型
新闻阅读排行
本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更多>>运输刊物订阅
更多>>精品车辆
新闻回顾
更多>>专题新闻
更多>>通讯员列表
更多>>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