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Road Transport Academy道路运输网官方微信

需求侧管理是缓解交通供给不足的捷径

2005-02-16 14:21来源:《综合运输》2004年第11期 作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运输司司长 王庆云

  摘要:本文拟从交通发展与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切入,通过分析运输经济中交通供求关系规律,阐述现阶段中国交通发展中交通需求侧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对交通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进行剖析。找了交通需求侧管理的切入点和近期、远期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交通运输;交通供给与需求;需求侧管理

  1.引言

  交通运输能力不足,运输供给与运输需求不相适应,是大家共识的现实问题。供给的增加与需求的增长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短时期内运输供给不可能充分满足运输需求的情况下,在积极扩大供给的同时,也要注重需求的管理,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在今年以来煤、电、油、运全面紧张的情况下,专家们从电力的供求关系分析着手,提出了一系列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措施建议并纳入了政府的宏观调控措施,如采取错峰用电措施提高了用电负荷率,采取有序限电措施控制电力负荷,以及通过峰谷分时电价等经济手段,这些措施对缓解今年的用电高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非常值得交通运输业内人士和管理者们借鉴。

  据研究北京市城市交通问题的一份报告介绍,北京市出租汽车日均在途时间10—12个小时,在市区道路断面流量中占35%,由于需求管理不到位,目前出租车空驶率接近50%,远高于合理空驶率25%,由此造成的道路无效交通负荷约10%。如果管理得当,不需多少投资,道路负荷减少5%是完全有可能的,相比之下如果采用扩大道路来解决5%的交通负荷,至少要投资100—200亿元。这仅仅是交通需求侧管理可以发挥作用的一小部分,如果将交通需求侧管理扩大到城市交通的各个方面,或者再扩大到整个国家的交通系统,将会在我国经济运行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交通基础设施总量不足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矛盾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从一般意义上讲,主要包括交通运输对经济的影响以及国民经济对交通运输的要求。交通运输沟通国民经济的生产和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占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它不仅直接构成国民经济国内生产总值,还是整个经济体运行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交通运输是产品流通的一个环节,要尽可能降低产品运输成本,提高运输的有效性,既有利于运输用户也有利于增强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因此,正确处理好交通与经济发展中的供求关系,对最大限度地降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本,最大可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至关重要.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过四个五年计划20多年的发展之后,中国交通运输的发展成绩是众所周知的,交通运输面貌的改观是前所未有的。但问题也依然存在。从总体上来看,问题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交通基础设施总量不足;二是交通体制改革滞后,三是交通行业整体科技水平不高。总量不足的问题是上述三个矛盾中最主要的,尤其是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阶段。总量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整个国家交通运输的总供给始终没能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的总需求,运力紧张和交通瓶颈时而发生,交通拥挤、堵塞和旅客买票难,乘车难等现象一直难以消除。从运输供给的基本物理特征来看,整个国家交通运输的基础设施还在不断建设和完善中。在交通基础设施供给方面,中国在一个长时期内仍然是总量不足、发展不平衡,面临着巨大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只有充分发挥市场与政府的双重功能,才可能尽快地解决这个问题,避免因交通基础设施总量不足给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机会成本。从用户角度考虑,减少产品运输中的交易费用和运输成本,要从交通运输的经济属性思考如何采用更有效率的运输方式及运输产业组织方式,这应该在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中得到充分重视。

  3.在资源、能源和环保等因素的制约下解决交通问题的思路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量不足仍然是现阶段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我国交通发展的主要矛盾,交通发展是长期的战略性任务。但是,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要遵循速度与适度的统一,既要有一定的发展速度,又不能过度使用非再生资源,避免交通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长期甚至永久性的破坏。中国交通业的发展模式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发展可持续交通,是在环境容量的前提下,通过交通运输发展为其他产业提供支持和保障,要从单位有效供给所承担的运量和单位运量的能耗指标和资源占用程度等进行考量,准确把握交通的供求关系,找出最佳的交通运输体系结构,充分体现交通运输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满足国民经济增长需要前提下,实现运输量最小化。

  众所周知,经济发展中交通的供给与需求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如果没有交通基础设施、设备及交通服务的供给,交通运输需求则将无法得到实现,人类就会回溯到自然或半自然经济状态。我们从标准的市场经济理论得知,产品或服务的提供无外乎有两种方式:去市场上购买,或自制。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而言,由于其投资巨大、建设期长、回收期更长,又具有典型的网络特征,私人资本很难以传统方式进入这个领域;另一方面,交通基础设施的成本会分摊到产业生产,或是以直接的通行费用,或是以比较隐蔽的外部不经济费用,或是从更宏观的层次上占用稀缺资源而导致机会成本。因此,自然垄断似乎是交通基础设施提供的最适合机制。但是,从交易成本和效率的标准衡量,自然垄断似乎并不是一个全权之计。例如,从世界各国对铁路、公路。港口和航空等设施的提供上,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提供機制及其演变历程。因此,在传统实行自然垄断的基础设施提供领域,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并非不可能,关键是界定用户的成本与基础设施提供的成本,以及商业化导致的市场失灵后的宏观调控,这就是政府为了充分利用市场的作用在交通供给的提供上的规制问题。与交通供给提供过程的政府规制一样,交通需求侧的政府规制也同样重要,只不过规制的角度是从充分利用有效供给满足有效运输需求罢了。

  4.加强交通需求侧管理是缓解交通供给不足的捷径

  随着经济和交通运输的发展,运输不仅为一个区域的经济总供给和总需求提供服务,而且服务范围也越来越大,运输需求也趋于多样化。从宏观经济分析,运输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在于运输供给对经济发展具有直接投人效应和乘数效应,运输供给的有效利用对经济增长有着关键作用。而抑制不合理的运输需求,本身就是增加了运输供给,从宏观层面上讲,也会降低经济运行总成本,增加了有效供给。满足和协调经济发展是经济对交通运输业的基本需求,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考虑,应使这一系统建设在国民经济中获得最佳的投入产出比,以最小的运输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运输能力,提高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运输效率。

  交通需求管理是源头的管理,涉及土地使用布局、运输方式组合与运输组织衔接以及出行引导等方面。需求管理不到位,会导致有效交通负荷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衡,既加大无效交通负荷,又严重地影响了交通使用者的效益与效率。由于交通总供给在短期内难以满足交通总需求,因此,只有通过交通需求管理,使其形成合理的交通结构,并制定一系列交通需求控制措施,将最有效的交通供给用于满足最急需的交通需求,保障交通供需基本平衡。

  由于交通运输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交通需求侧的管理本身也与诸多因素有关。从长远考虑:首先是要有科学的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对有限的资源尽可能达到最有效的配置,包括与工业布局、资源布局和城市规划的有机衔接;其次是将交通需求侧管理的内容和要求体现到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和具体政策措施中。从近期考虑:首先是研究提出充分利用现有交通基础设施的具体措施,使其充分有效利用;第二,采取措施“错峰用路”提高交通设施使用率;第三,从体制上改进对运输工具使用者的管理办法,取消运输管理公司并建立运输联盟专门负责运输组织(特别是远距离货物的组织),最大限度地减少空驶率;第四,处理好静态交通发展与动态交通变化的关系,做到协调发展并有机衔接;第五,强化公共信息管理和增加公共管理信息,提高信息的有效性和对交通使用者的引导性;第六,加快干线通道交通设施的发展和重要枢纽的建设;第七,鼓励和提倡公共交通,积极发展轨道交通。按照在短时期内使有限交通供给尽可能满足最有效的运输需求的基本原则,从交通需求的基本特征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程度,用经济的、技术的方法和手段对交通需求进行管理。

  当然,在考虑上述各项措施的过程中,城市规划、工业布局以及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等都对交通需求侧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对已有的空间布局进行交通需求侧管理,可以减少不合理的运输需求,更好地利用运输资源。从短期看,加强交通需求侧管理是缓解交通供给不足的捷径。

责任编辑:张鹏飞
您可能更感兴趣的文章

联系与咨询

  • 咨询内容:
  • 姓名:
  • 单位名称:
  • 职务:
  • 手机号:
  •  

    最新动态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