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Road Transport Academy道路运输网官方微信

2005挑战中国物流

2005-02-01 13:37来源:《商贸经济》2004年第11期 作者:云笛

   中国入世向世人承诺,确保在 2004年12月10日向外国物流经营人全面开放中国的物流市场。不少中国物流经营商,如中国香港等地的物流经营大户,根据2004年元旦就开始执行的更密切合作规划已经捷足先登,快步“抢占”中国大陆物流的“制高点”,把中国作为向全球扩展的发祥地。于2001年底成立,2002年3月在上海开业的完全独立经营管理的“以星”物流中国公司(Zim Logistics“China”)以罕见的速度在中国市场扩大物流业务,并且成功地成为在中国境内获得批准经营航运服务业A级许可证的一员。以同样方式进入中国物流市场的还有马土基海陆物流(Maersk  Logistics)、美国总统轮船物流(APL Logistics)、日本邮船物流(NYK Logistics)、铁行渣华物流 (P&O Nedlloyd Logistics)等。这些外国物流公司在中国的经营范围涉及到货运代理、报关、汽车运输、铁路运输、驳船运输、内陆配送、打包装箱、标签张贴、库存、成套设备货运和航空货运等方面;他们的经营方式富有弹性,竭力用足和用好中国政府颁布的法规,例如已经获得中国政府许可证的“以星”物流中国公司被允许避开中国境内的中资中间商机构,直接从事商业交易,其范围包括收取运费,替承运人办理订舱业务,提供包括货物的领有、保全及保管等方面的仓储服务,提供拼箱和拆箱服务,发送货运收据单证和办理内陆运输等等.此外“以星”物流中国公司还可以在中国境内转包卡车运输业务和办理申报、结汇、报关、检验等清关手续。


  国际物流专家们认为,2005年中国物流市场的全面开放将引来众多的竞争者,不少国际物流经营大户似乎早就守候在中国物流市场的大门口,只待时机一到,随时准备长驱直入,这对于众多的外国投资商,当然还有中国本土的物流经营商,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

  中国将成为世界物流大亨的掘金之地

  早在21世纪到来之际,国际物流专家就指出,入世后中国将成为世界物流大亨的掘金之地。因为 2000年以来,世界经济一直萎靡不振,“9.11事件”更使世界经济雪上加霜,空运、快递、海运等物流业务陷入停滞。爆炸后短短的10天时间,世界空运、海运、快递等行业就损失了数百亿美元。纵观世界物流前10强,联合包裹(UPS)、联邦快递(Ped Ex)、德国邮电(DEUTSCHE POST)、英国快递(TNT)、马士基物流(MAERSK)等等,随着今年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一直疲弱不堪,各大物流公司业绩纷纷下滑,他们不约而同地发现:中国才是它们真正的避风港,中国潜力无限。

  从长期趋势分析,物流经营人所蒙受的直接和最大的打击,来自于国际贸易交易量的减少和世界燃油价格的高涨,对物流运输公司而言,一面是运量萎缩,一面是成本提高,还有更担忧的是新增运力大量过剩,国际物流公司为维持生计不得不大幅收缩运价,盈利的目标可想而知只能是望洋兴叹。一些国际商贸公司不得不考虑缩减成本。既然传统的运输业务已无利润可图,各公司只好将希望寄托在物流上,而中国是当今世界物流市场最大的新利润源泉。

  中国物流市场对外全面开放显然会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但是中国经济史无前例的发展速度也使中国物流基础设施和相关设备达到极限。例如中国热火朝天地兴建全国性高速公路网络、沿海现代化集装箱港口码头、民用航空机场、通讯网络、仓储和物流及其深加工增值服务区等等,仍远远跟不上中国物流市场发展的速度。

  因此不少外国物流投资商和经营商互相告诫,在进入中国物流市场扩大投资、大展宏图之际,首先要把资金和物力集中在必要的交通运输、仓储、配送中心等基础设施上,以便确保供应链拥有足够的活力和效率。不少外国物流投资商认识到,在中国搞投资开发,最关键的是要充分了解中国市场的各项规章制度、一切事物的发展规律、必不可少的人际关系、责任和义务等等,当然还应该鼓励外籍职工和管理人员积极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字、中国的文化艺术、风俗习惯,要与中国同行打成一片。

  各大外资物流企业抢滩中国市场

  外资物流企业借助强大的资金优势和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以及遍布世界各地的网络,在2005年即将到来之际,已经在中国物流市场摆开了全面进攻架势。各大外国物流公司都纷纷制订在中国深入发展的战略方案。素有世界航运旗舰美誉的马士基公司,看准中国入世和举办奥运会的契机,精心布局,抢先投巨资赞助北京申奥,成为运输及物流业的独家赞助商。据悉此举将使马土基享有在各个方面所能得到的最大权益和优先权,可谓一石数鸟。马士基物流公司在上海开设首家独资配送中心,该中心占地17000平方英尺,邻近高速公路,能与码头建立一个完善而快速的配送渠道,中心还安装了一套先进的资讯科技系统,可为顾客提供专业的供应链管理服务,未来两年公司还准备再开设10个配送中心。紧接着,又在广州和南京开设了分公司。目前马士基物流(中国)在中国设9家分公司、6个办事处。马士基物流(中国)对中国即将开放空运货物市场亦满怀信心,公司期待中国入世后。会有更开放、完善的航空货运发牌制度,届时公司亦会申请有关牌照。马土基对中国物流可谓势在必得。马士基集团很有兴趣全资拥有自己在中国的港口、铁路、公路及仓库、代理公司等全套运输设施,开展全方位的物流服务,显示该集团在中国物流市场的雄心壮志。马士基物流公司最主要目标,是在中国建立一个全面的配送网络,覆盖内陆及国际顾客。马土基物流中国公司正在中国市场建立其全面的配送网络,包括连接配送中心的供应链行政管理系统、高科技资讯系统、一流仓储管理,同时具备完善的交通网络,连接主要城镇。除此之外,马士基物流公司表示发展高增值服务,包括包装、装配等加工活动,都是马土基物流公司致力开发的。马士基物流在中国的发展会有策略及稳定地前进,有需要时会投资基建项目,配合顾客服务需求。公司在中国不会独立发展,必要时会与其他中国公司合作,拓展物流业务。马士基集团估计,未来几年中中国物流市场交易量的年均增长率会超过15%,甚至可能达到20%~ 30%的增幅。

  还有,作为一家成立于1996年的在华外资物流企业,美集物流根据中国政府的相关规定,从事货代业务,包括订舱、拆装箱、仓储、签发货物收据、收取货运等,使得母公司美国总统轮船公司在中国的业务得以进一步发展。日前该公司与上海、沈阳两家大型运输企业达成合资、合作协议,共同开拓中国物流市场。该公司亚洲地区总裁莫历霆说,美集物流评估中国物流业产值年增幅在27%以上,远远高于美国的10%和加拿大、西欧的 9%。目前,美集物流已在上海、大连、天津、青岛、厦门、深圳、南京等东南沿海7个城市建立了分公司,预计今后两年会将势力范围扩展至12个城市。在未来的几年中,美集物流公司将着重在中国国内寻求发展,其中包括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建立物流中心展示典型,完善现有的美集物流公司计算机系统和互联网运行,包括仓库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电子网络跟踪等,确认仓储和运输战略联盟及合资/合作伙伴,以及在成都、沈阳、广州、武汉、北京、西安等地建立物流分拨网点。

  总部设立在中国香港的东方海外(OOCL)主席董建成不久前表示,该公司也将大力拓展中国大陆物流服务业务。OOCL在上海设立了中国公司总部,在全国设立21个办事处,运输势力辐射中国每个省和主要贸易中心,提供多式联运、卡车运输、仓储、拼箱、驳船和直挂港口服务。OOCL在中国已经开辟11条周班航线,分别直挂香港、盐田和蛇口(中国南区)以及青岛、上海(中国北区),把中国主要港口和美国、欧洲、澳洲以及世界各地联系起来。同时,OOCL用驳船间接挂靠中国大连、福清、福州、黄埔、宁波、青岛、上海、汕头、蛇口、太平、厦门和盐田等港口。并且提供大陆和台湾之间的快速转运。 OOCL在大陆的内陆运输也首屈一指。通过驳船、卡车和专列, OOCL已经在大陆形成完整的体系。从1994年开辟香港至郑州集装箱专列运输以来,OOCL已经在北至哈尔滨,西至成都和西安开辟了集装箱专列运输。1998年12月,OOCL开辟了西安至青岛冷藏箱专列运输,这在中国铁路史上还是首次。OOCL的沿江运输在长江三角洲挂靠11个港口,在珠江三角洲挂靠11个港口。从中国大陆沿海地区,OOCL把货物沿长江、珠江及其支流运送到内地。这些特制的驳船能够在诸如重庆这样的内地河港挂靠。OOCL黄埔至香港的驳船运输在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OOCL的卡车运输网络覆盖广东全省和广西主要地区,例如:深圳、中山、江门、汕头、佛山、东莞、广州、沙头角等等。在中国的中部和北部,OOCL的卡车运输网络已经覆盖烟台、威海、潍坊、淄博、德州(北中国)和昆山、吴江、苏州等(中国中部)。OOCL凭借自己雄厚的实力,加上与专门从事驳运、汽运、仓储、门到门服务的合作伙伴的密切合作,发货人或收货人不必与多个有关运输服务商直接接触,OOCL作为总承运人负责一票到底。为满足箱运的各种要求,OOCL在东莞、青岛和上海建立自己的集装箱专业服务公司,服务包括:集装箱储存、货物拼箱、仓储、报关、集装箱维护与保养。 OOCL全新的物流公司也在内地提供广泛的物流服务,在成都即将设立自己的公司,特别是专门针对那些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产品专供出口和在内地销售的客户提供供应链管理。

  世界快递运输业巨子美国联合包裹运送服务公司(UPS)获得在中国的直航权后,又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同时应用其独创的高科技速递工具DIAD(速递资料收集器),用先进的技术构筑竞争优势。速递资料收集器(DIAD)是业内第一个可将货件签收入的签名数字化的便捷式高科技设备,该公司为发展此项技术投入了1亿美元。美国联合包裹运送服务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已经为总公司提供了巨大支持,在直航中国的推动下,UPS营业总额不断增长,其中国业务量年均增长率保持在35%。已将业务重点转向亚洲的美国联合包裹运送服务公司,又在中国增设19个办事机构,将中国境内的业务范围从起初的21个城市扩大到40多个城市。 UPS公司将把中国业务视为UPS长期发展的平台之一,将采取多种措施增加运力和航班。到今年底, UPS计划将包裹文件送到中国境内的每一个地址,实现全球客户间货物、信息和资金的无缝传送。

  美国联邦快递公司(FedEx)的高层现在已将希望寄托在加入 WTO后的中国身上,希望能够增加自己的货运量,重现过去的辉煌。从 2000年底开始,该公司在中国的航班增加了两倍,从每周4架次增加到了现在的11架次。另外,它还将其在内地的飞行城市从去年的144个增加到了现在的190个,深圳在北京及上海之后被列为第三个营运中心。该公司希望5年内在内地的飞行城市网络能达到290个。

  其他国际知名物流企业也不甘示弱,如Exel、TNT、日通等外资公司正在深圳、广州一带建立办事处或洽谈合资。DHL和TNT等快递公司均与中国最大的货运代理公司中外运建立了多年的合资合作关系,力图在中国物流市场大展拳脚,其中DHL与中外运(SINO TRANS)在去年续签了长达50年的合资合作协议,足见其对中国物流市场及中外运公司是何等青睐。日本邮船的独资物流公司日本邮船(中国)公司继去年在上海成功地开设分公司后,正预备在天津、青岛、福州、厦门、广州、大连设立物流分公司。这些分公司将开展订舱、装拆箱、仓库保管、与卡车公司订立合同等业务。

  中外物流,谁主未来

  毫无疑问,10多年来已经有不少国家的开发商和投资商在中国市场获得巨大的成功,按理说是站稳了脚跟。但是时至今日,这些财大气粗的外国商人在中国开办的工厂企业仍然不时遇到物流配送上的一些障碍、产品难以发运和无法及时送到消费者手中等属于基础设施方面的问题。在相当程度上,中国物流速度和供应链管理的效率目前仍然无法与发达国家比较。而发达国家行之有效的那一套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模式根本不能生搬硬套到中国市场,必须改头换面,予以整改,变成中国式的,否则将一事无成。

  应该说,中国政府的物流政策对于外商来讲是非常吸引人的,而且中国政府近期将进一步出台一系列的物流政策和规定,除了从法律上保证中国物流市场的全面开放,还要为外国物流投资商和开发商制订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地区物流和优化投资等方面的指导意见。逐步充实和成熟的中国物流政策将进一步支持目前还有待于发展和成熟的国内物流供应第三方的经营。

  从无到有的第三方物流供应人在中国物流市场的发展速度是最快的,这是因为中国境内越来越多的公司企业把物流经营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供应人。而中国境内的外资、中资和合资物流供应第三方对于自己的服务质量和前程都是抱有非常乐观的态度,同时他们又不遗余力地改善服务质量,千方百计满足客户的需求。

  中国交通部于2003年选择中外运物流、中远物流、中海物流、中国物资储运、上海交通运输集团在 2004年底前进行整合,以便在 2005年有更强的能力与外资物流经营人进行激烈的竞争。中国邮政物流在2002年开业和中国国际航空货运于2003年开业后,将在 2005年到来之前加速完成其配送网络。根据国际物流传媒的报道, 2005年中国境内将出现更多中外合资物流企业,尤其是在中国沿海港口城市将会涌现大量中型外资物流经营人,中国物流经营人将充分利用自己的本土网络优势,竭尽全力与外商物流经营人进行竞争。

  据国际物流市场专家的预测,在2005年中国物流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收获最大的当数目前已经在北京、福建、江苏、浙江和山东等省市立下脚跟的中国香港和澳门的物流经营人。尤其是来自香港的物流经营商经验丰富,资本比较雄厚,而且是中国同胞,将充分发挥其强项在中国大陆发展物流服务行业,进一步满足中国各地客户的需求。

  由于法律等方面的原因,外国物流经营商在中国大陆推进业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虽然超过香港、澳门甚至台湾地区的同行,但是进入2005年,中国物流市场的发展态势将有利于外国物流经营商。尽管不断遇到严峻的挑战,外国物流经营商可以抓住中国物流市场正在向高质量方向发展的时机,采取富有弹性的经营手段,以提供资金、技术设备等条件,积极主动地与中国地方储运公司、仓储公司、配送中心合作,从而突破目前面临的各种限制。毫无疑问,不少外资物流经营商已经通过各种市场手段,获得中国地方同行的积极配合,从而获得巨大的物流发展成果。国际物流专家非常乐观地预计,根据中国政府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将从2005年元旦起全面开放国内的物流市场,此举将促使中国国内的物流市场迅速地向世界一流的网络一体化方向发展。

责任编辑:张鹏飞
您可能更感兴趣的文章

联系与咨询

  • 咨询内容:
  • 姓名:
  • 单位名称:
  • 职务:
  • 手机号:
  •  

    最新动态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