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Road Transport Academy
快递物流国际化布局 供应链能力至关重要
来源:物流北京网 2019年1月29日9:21

  「世界级的物流都在提供全球的物流服务」,这是很多人对于世界级物流企业的认识,也是推动国内快递企业「走出去」的源动力。


  国内快递企业中最早「走出去」的是顺丰,而在国际共识上国际化发展最为成功的则是DHL,巧合的是这两家企业在过去的几个月刚有了一次交集。2018年10月26日,顺丰发布公告称,收购敦豪供应链(香港)有限公司和敦豪物流(北京)有限公司100%股权,将整合德国敦豪邮政集团(DPDHL)在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地区的供应链业务。


  中国快递企业「走出去」已经不算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或基于竞争,或基于政策,顺丰、「三通一达」、百世等企业在最近几年都纷纷开展了国际化布局。而他们纷纷「走出去」最深层的原因是什么?本文尝试开启一个新的视角:供应链角度。从这个视角看来,所谓的「国际化布局」也并非只是跑马圈地那么简单。


  客户生意的全球化需要全球化物流能力


  参与客户供应链更长的管理,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这是物流企业发展的基本目的,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剧,使物流企业所服务的客户供应链变得更长,变得突破了国界线的限制。


  在2018年第七届运联峰会现场,美国罗宾逊公司全球跨境业务总监瞿宁在演讲时提到,「中国本土物流企业『出海』的时机已经到了。」在对这个论点做背景做阐述时,瞿宁说道:「众多客户持续发展的要求和传统外贸货运转向跨境电商模式有着相似的要求,物流企业寻找新的增长点,我们作为供应链的角度去看,如果能参与客户供应链更长的管理,能获得的利润空间更大。」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物流全球化的趋势也已经被第三方物流所感知,海格物流董事长梅春雷曾在演讲中说道:「随着全球化和互联网化的到来,一个商品供应链条可能的链路包括本地工厂生产,到海外生产,最后到在全球范围内采购,这需要的是全新的供应链服务能力。」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文章开头提到的「世界级的物流都在提供全球化物流服务」,并不单纯指得是地理范围上的「全球」,而是指提供全球范围内物流服务的能力。这个能力在很多情况下被认为成物流企业的「供应链服务能力」。


  在2018年10月份传出顺丰的收购消息后,《中国企业家》杂志曾撰文这样评价:「与其说顺丰收购了DHL的供应链业务,倒不如说是给DHL交了55亿的学费。」而作出这一句判断背后的原因是,顺丰有希望借此契机,补充其供应链基因。


  顺丰布局的供应链业务主要集中在医疗冷链及供应链金融方面,而面对汽车、消费电子以及半导体等具有高附加值的领域,却很难在短期内打破自身的局限。顺丰与DHL实现业务协同,会进一步推动顺丰向全球标准的一体化综合物流解决方案服务商迈进。


  顺丰向全球标准的一体化综合物流解决方案服务商迈进的步伐,是伴随顺丰的国际化布局一起发生的。2017年5月,顺丰控股与全球最大的包裹递送公司UPS在香港成立合资公司,双方分别出资500万美元,各持股50%,共同开发和提供国际物流产品,使得两家企业在网络、规模等方面取长补短。对顺丰而言,以这种模式布局海外,一方面可以快速拓展新业务,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扩大国际业务的影响力。


  国际化布局并非那么简单


  那国内快递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要怎么打呢?


  总体来看,几乎所有试图进行国际化布局的企业都默认一个「三步走」战略:从产品全球化,到网络全球化,到综合一体化服务运营商。


  第一步,产品全球化,通过在海外设立网点,掌控商客两端信息,服务进出口贸易。目前,各大企业网点设立最为密集的是东南亚地区,顺丰、德邦、百世等企业都将东南亚地区作为国际化布局的重要一环。以百世为例,11月28日,百世快递在泰国大曼谷地区正式起网运营,该网络与国内加盟快递网络类似,采取自建快递分拨中心结合加盟末端网络的方式,现已在泰国全境运营。


  第二步,网络全球化。构建海外仓,满足中国商家外海本土化诉求。顺丰早在2015年发布的国际化战略时就提到,在网络全球化方面,要通过建立20个全球仓网,来覆盖4个主要目标市场。


  第三步,成立合资公司,聚焦全球跨境贸易,打造综合一体化服务运营商。2018年,瞿宁在运联峰会演讲时提到:「中国物流企业走出去的时候,寻找当地最强的合作伙伴作为战略的合作对象,是一个捷径,可以达到弯道超车的重点。」2017年11月份,圆通收购先达国际正是基于这个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点是:尽量避免直接进入他国的国内市场,以国际供应链业务为基点。这一点在中国市场已经反复得到印证。在1997年,德国邮政完成体制改革确立国际化战略后,在国际化第一阶段,通过多次收购并购,一举进入供应链业务领域,并取得领导者地位。但是DHL在第二阶段的失利,又大多与其试图全资建设当地网络有关,DHL的这一尝试在中国市场也同样折戟。


  除DHL之外,USP、FedEx过去20年,在中国快递市场进行了各种不大不小的收购和扩张动作,但大多数情况下,跨国物流巨头对国内快递市场的态度不是隔岸观火,就是水土不服后的黯然离场。


  走出国门进行国际化布局是对企业服务能力的更高一层的考验,这个能力的表现绝不仅是开通航线、开网点和布局网络,而是体现在企业的IT和人才储备,能否满足本土客户还有跨境客户的需求。


  美国、德国、日本三大经济体就催生了四家世界级的快递巨头——UPS、Fedex、DHL及雅玛多。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可以预期的是,中国必将诞生不止一家与其经济体量相适应的物流巨头。但是这个过程又注定是缓慢的,曲折的。

(责任编辑:魏美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