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Road Transport Academy
七大路径构建多式联运国际物流体系
来源:重庆商报 2017年9月22日9:4

    近日,重庆市生产力发展中心、重庆社会科学院、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三家智库联合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办公室、重庆市政府物流协调办公室,共同召开了“专题经济圆桌会”,与会专家、企业家和政府官员集思广益,提出了在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中,构建多式联运的国际物流体系的“重庆解决方案”。

  构建多式联运国际物流体系

  重庆已具备基本条件


  “重庆已经具备构建多式联运国际物流体系的基本条件!”市经济信息委、市政府物流办相关负责人称,近年来,重庆不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依托长江黄金水道、高速公路、铁路网及航空网络,构建“四个三合一”开放平台功能,加快推进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进一步拓展了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建设的高度、深度和广度,初步形成了覆盖铁、空、水、公多种运输方式的国际物流运输体系。

  与此同时,重庆向西向东向南国际贸易物流通道已初具规模。该负责人说,重庆在已有长江黄金水道的基础上,新增了中欧(重庆)、渝深、航空、南向通道、东盟班车等国际物流通道,形成了独特的铁、空、水、公四位一体国际物流通道网络和国际多式联运体系。

  具体而言,西向国际贸易大通道中,“中欧班列(重庆)”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是开行最早、运行最稳定、货源最丰富、安全最有保障的中欧集装箱班列,已形成“1+N”的物流分拨体系。

  南向国际贸易大通道建设正加快推进,“南向通道”铁海联运大通道经由广西连接到东南亚(新加坡),打造西部地区至沿海和东南亚最近、最便捷的国际物流通道。

  东向国际贸易大通道中,“长江黄金水道”是重庆依托长江黄金水道连接东部沿海的主要运输模式,其集装箱吞吐量约占长江上游地区的80%。

  三峡船闸瓶颈制约

  重庆江海联运发展


  事实上,重庆国际物流体系建设中的江海联运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面临三峡船闸瓶颈制约、长江干线航道整体通过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了江海联运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峡船闸通过能力不足已成为长江上游地区水运发展的瓶颈。”市交委相关负责人透露,2016年,三峡船闸通过量达到1.3亿吨,超过三峡船闸设计年通过能力的30%。目前,平均每天有近300艘船舶等待过闸,船闸拥堵已成常态化、常年化。今后,随着长江上游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三峡过闸货运需求将持续增长,拥堵情况将越来越严重。在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三峡船闸拥堵将成为制约长江上游地区水运发展的瓶颈。

  民生轮船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车德西深有同感,提及三峡船闸拥堵问题,他无奈道,从2011年开始三峡船闸的通过能力出现饱和,船闸特别是每年一次(或隔年一次)的检修更是延长了船舶等待过闸的时间。因船闸拥堵,上下水集装箱班轮等闸时间一般都在三四天左右。“为了保证工厂正常生产不停线,有的客户被迫放弃走水路,而选择铁路、公路甚至采取空运的方式解决生产急需物资。”

  除此之外,与会的政府官员、企业界和专家学者还认为,重庆在构建国际物流体系中,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差距,如由于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各运输方式在市场开放和准入等方面的规制要求不尽相同,多式联运一单制未能真正实现。以果园港为龙头的重庆多式联运运营场站(中心)等硬件平台亟需加快推进。铁路运单尚不具备物权凭证功能,卖家缺乏对外方资信情况的把控,陆上贸易规则有待完善。

  实施七大解决路径

  加快构建国际物流体系

  如何抓住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的机遇,与会人士提出了“重庆解决方案”,即加强组织协调,统筹发挥各方优势,以实现国际多式联运为切入点,以消除体制障碍加快培育多式联运市场主体为重点,实施七大解决路径,加快构建重庆多式联运的国际物流体系。

  路径1:加快完善口岸功能,探索设立海关多式联运监管中心,加快构建铁水联运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加快塑造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总部功能,将果园港打造成为内陆多式联运示范港。

  路径2:以“中欧班列(重庆)”陆上贸易物流规则探索为核心,通过自贸区试点示范,进一步通过中欧班列中“中欧班列(重庆)”班列,探索国际贸易陆上贸易物流规则,推动国际铁路运单跟国际海运运单的“等效”,探索中欧班列(重庆)多式联运“一单制”。

  路径3:近期通过建立渝沪五定班轮三峡过闸的常态机制、建设铁公水联运枢纽型港口、建设航运服务聚集区,远期着力提升长江航道整体通过能力,打通江海联运通道,积极争取国家加快启动三峡新通道建设,早日实现三峡瓶颈制约,提升长江黄金水道通航能力。

  路径4:通过构建覆盖六大洲航空枢纽的航线网络,加快国际航空线路布局;加快铁路进港(包括空港和水港)步伐,方便铁空多式联运;高度重视“中欧(重庆)十四小时航空”的运输方式构建工作,加快发展重庆航空物流。

  路径5:按照国际多式联运模式要求,推动“南向通道”常态化运行,进一步扩大“中欧(重庆)通道”体系,贯通中印孟缅经济长廊,推进铁水、铁空多式联运,积极探索和培育新的国际贸易新通道。

  路径6:先行先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优化多式联运硬件环境,提升软环境,突出枢纽节点功能,提高多式联运的组合效率,提升重庆国际多式联运物流枢纽功能。

  路径7:培育多式联运骨干企业,引导重点企业延伸物流链条,大力引进国际多式联运的全球知名企业来渝发展,实打实培育和引进国际多式联运市场主体。

(责任编辑:魏美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