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下午,第六届公交都市发展论坛(深圳)暨2016全国中小城市公交发展高峰论坛在深圳委党校大礼堂隆重开幕。

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党组书记于宝明同志作了题为《三网融合——深圳市公交服务供给侧改革的探索》的主题演讲。会上,于宝明透露:深圳将以三网融合为突破点,持续推进公共交通供给侧改革,打造“短距离以步行和自行车,中长距离以公交和轨道”的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构建紧密配合、无缝衔接、可靠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网络,提升公共交通整体竞争力,力争2020年高峰期公交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65%,使公共交通成为市民可信赖的出行选择。
为促进深圳公共交通三网融合,于宝明提出了“4方面融合8大行动16项举措”的行动方案:
(一)交通用地融合:加快建设多层级轨道交通服务体系,同步引导人口、岗位尽可能向轨道站点周边集聚。2020年,全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11条,运营里程433km。同时,尽快启动轨道14、16、17号线以及宝龙线、中轴线等的前期研究工作。进一步加大枢纽、配建公交场站建设。

(二)设施融合:推进轨道/常规公交站点与周边建筑物出口的风雨连廊建设;至2020年,全市路内换乘点不少于20个,满足主要客流集散点的公共交通换乘需求。

(三)网络融合:完善社区微循环接驳巴士网络。至2020年,基本建成服务全市、覆盖广泛的社区微型巴士系统;打造安全、连续、便捷、舒适的慢行接驳网络。近期,重点完善百鸽笼、上水径等18个地铁站周边慢行网络;结合轨道交通推进前海、后海、华强北、科技园、湖贝等5个高密度片区的地下步行系统建设;推进公共自行车建设,至2020年,全市公共自行车推广规模达到5万辆。
(四)运营融合:整合轨道与常规公交接驳线路时刻表,提高常规公交接驳线路发车频次,优化运力配置,提高轨道-公交换乘接驳的便捷性和舒适性;研究建立基于里程的公共交通联运票价制度;持续优化完善公共交通换乘导向标识系统;建立基于全出行链的公共交通综合信息服务系统,持续优化市民出行信息服务体验。
会上,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赵长茂、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刘晓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研究员卢中原、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会长周为民等10位专家分别为本次论坛发表主题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