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作为2015年全市唯一的治堵重点县,紧紧贯彻省、市治堵领导小组工作部署,将治堵工作作为一项巨大的民生工程来抓。围绕规划先行、工程治堵、公交优先、科技治堵、合力治堵五大内容,通过部门联动、全民参与,全力推进治堵工作,未雨绸缪,未堵先治,着眼长远解决城市治堵问题,让城市交通安全畅通起来。
一、规划先行 优先布局
松阳总结来年的治堵经验教训,并经多方调研,综合分析与研判全县交通形势,提出了“未堵先治”的治堵理念,重点在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交通路网,开发地下空间及停车位等方面强力推进治堵,结合《松阳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城市新的发展形势以及发展要求,前瞻性地综合治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为松阳县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因地制宜 工程治堵
将交通秩序整治、交通组织优化、公共交通提升、停车设施倍增、路网实施完善、文明交通互动等行动完全项目化,分类制定具体方案,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时间节点,确保“规定指标”做到位,“特色指标”创优新。将工程项目建设作为优化城区结构、畅通城区的硬抓手。今年以来,该县先后投资1.05亿元,打通了江南三期工程南环路段3.525公里的断头路;投资1917.74万元,取消绿化带,改造繁华的商业街太平坊路0.5公里,道路得到了拓宽;投入160万元在城市公交、城乡公交行径乡镇的道路建设26个田园式候车亭及230个公交站牌,其中建设标准港湾式停靠站3对并投入使用;投入93万元,在环城西路完成建设240个咪表停车位;完成“旭日公馆摄影主题酒店”地下空间停车功能归位整治工作;加快居住区停车位改造,实施凌霄小区停车位改造工程,新增停车位30个。目前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都已完工投入使用,有效地解决了城区停车难、行车难,并得到了广大市民群众的高度好评。
三、公交优先 低碳出行
在优化公交线路上,9月底,该县实施了松古平原农村客运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淘汰原有的14辆农村客运班车,投资1000余万元,一次性投入18辆公交车开通5条线路,有效解决我县8乡镇(街道)近10万群众出行问题;投资300余万元,新增10辆公交车,于11底开通主城区11路、12路公交,并首次推出2辆“纯电动”公交车,积极推进低碳新能源应用;引导县长运有限公司开展城乡公交IC卡乘车优惠活动,推进城乡公交与城市公交、公共自行车系统联网,实现了县市公共交通一卡通。11路、12路公交线路的开通,实现全县主城区公交覆盖率100%,环城公交便捷了民众出行,同时,公交乘坐率也随之提升。
四、未雨绸缪 科技治堵
将智能交通管理作为发展方向来抓,推进信号灯集中调控功能、主干线及主要路口视频监控功能、警用车辆及单警定位功能、电子地图指挥调度功能等方面建设。目前,我县4个功能建设基本完成。以提高守法率为基准,创建公园路—环城西路—紫荆街—新华路区域为交通常态严管示范区。通过完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实施“街道警长制”,将县城主城区七大主干道划分为4个区域(环城西路与紫荆路区域、新华路与太平坊路区域、要津路与长松路区域、长虹路区域),明确责任民警、联络员,听民意、集民情、办民事、实民惠。以整治和教育相结合的管理理念,主城区机动车守法率90%以上,行人守、非机动车法率80%的目标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五、部门联动 合力治堵
城市治堵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各部门、街道、社区等,对此,松阳县加大工作机制建设和保障力度,确保既定指标任务落到实处。根据指标任务落实到责任部门、责任人,整合工作力量合力推进。与此同时,积极实施“人文治堵”工程,把舆论监督和宣传引导放到突出位置来抓。报纸、电视、网络媒体、微信等传媒均有治堵专栏。以“田园松阳、低碳生活、绿色出行”为主题,走进主城区6个社区、2家小学,通过授课、发放宣传单、征集治堵建议等方式开展了交通治堵宣传,并在独山论坛、微信公众号“松阳宣传”、新松阳、松阳新闻等传媒开展“交通治堵”、“公交免费乘体验日”宣传活动。活动期间共发放“让我们一起治堵”宣传单8000份,“田园松阳.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征求意见表”2000份,并推出“11月19-21日”及“28-30日”主城区“城市公交免乘体验日”活动,通过组织市民和中小学生参与绿色公交、低碳出行活动,进一步提高市民公交优先和共同治堵的意识,营造良好的全面治堵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