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运输网 >> 道路客运 >> 信息化动态 >> 正文
交通信息化:便民利民,从满足群众出行需求出发
来源:中国道路运输网 2013年5月6日14:55

    从4月16日召开的市交委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获悉,2012年交通信息化工作的主要亮点来自于运输领域,特别集中体现在“八大便民利民举措”的顺利实施。而这八大举措,大部分是依靠信息化在支撑。公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实现全市58个二级及以上客运站联网售票,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出行;高速公路ETC不停车收费系统投入使用73条车道,在提升高速公路通行能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出租汽车电召服务系统初步建成,并实现手机软件召车;出租汽车投诉与快速处理中心顺利建成,有力促进了出租汽车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同时,公交电子站牌工程、交通综合信息发布系统(手机版)也有序推进。交通信息化支撑的便民利民举措,极大地提升了交通运输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也极大地提升了群众对交通的满意度和认可度。

  市交委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组织引导作用,推进全行业信息化工作有序开展。各部门、各单位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在资金、人员等方面都给予了应有的保障,按照交通信息“十二五”规划和全市交通工作会确定的各项任务,有力有序加以推进,促进了交通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信息化的历史选择

  从全市层面看,交通信息化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认识水平有待提高。个别同志对信息化促进交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对运用信息化手段规范业务流程,实施科学管理,服务社会公众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还没有把信息化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下大力气来抓。二是信息资源整合不够,信息化管理、运行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受体制机制的制约和部门利益的影响,全行业信息资源还未能完全实现无缝衔接,各单位在资源共享、统筹协调上的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大。三是对社会公众的信息服务能力不够,便民利民举措还需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去年推出的八大便民举措,有几项尚处于试点实施阶段,还没有全面铺开。而随着人民群众出行需求的不断提升,对个性化、多样化出行信息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交通信息化工作要紧跟形势,加大创新和开发力度,以不断适应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这些问题,有技术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是思想观念、管理手段和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

  在2013年全国交通工作会上,杨传堂部长指出:“要以信息化智能化为引领,以创新推进运输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和信息化建设”。市委书记孙政才在市委四届二次全委会上指出,“要切实把信息化贯穿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全过程,推进同步发展”。各单位各部门充分认识加快交通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加快交通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交通运输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在一定意义上讲,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就没有交通运输的现代化。从世界交通运输发展的一般规律看,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深刻影响着交通运输现代化进程,信息化是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从东部发达地区来看,他们的路网等交通基础设施已经日趋完善,但交通仍然保持了大规模的投入和增长态势,其投入的主要领域,是进一步加强和提升行业管理能力,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加强信息化建设。从我市来看,到2017年,要全面建成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形成3000公里高速公路网、覆盖全市所有区县和80%乡镇的国省干线公路网、超过1600公里四级及以上航道、2亿吨的港口货物吞吐能力和700万标箱的集装箱吞吐能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大力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深入实施科技强交战略中的先导作用,提高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推动交通运输产业转型升级,以信息化带动交通运输现代化,是实现我市交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交通“硬实力”明显提升,但行业管理等“软实力”还相对欠缺,服务的精细化和人性化不够。当前,我市交通发展已经处于从规模扩充和数量增加,向质量提升和技术创新转变的重要时期,推动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管理及服务各领域实现覆盖和深度融合,对交通运输发展转型至关重要。加快转变交通发展方式,必须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整合信息资源,推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深化交通电子政务应用,提升科学决策和管理服务效能。要利用交通信息化大发展,来促进交通由单一的建设模式,逐步转型到建设、养护、运输、管理并重的健康发展轨道,推进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协调发展,提高运输效率,节约能源资源,为发展低碳交通、构建绿色交通提供强力支撑。

  “三个服务”是交通运输发展永恒的主题,而通过信息化建设来创新服务手段、提升服务水平,是做好“三个服务”的不竭动力。近年来,我市机动车辆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交通出行规模快速增长,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已经从过去的“走得了”,向走得“好不好”、“快不快”、“舒不舒适”转变。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交通智能化水平,及时准确的发布道路通行状况、道路气象状况、客运发班时间、公交和出租车到站时间等服务信息,引导公众合理出行,缓解交通拥堵,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生活品质对交通运输服务的新要求。

  信息化建设在应对冰冻雨雪灾害、抗震救灾、春运和防汛等关键时刻和日常监管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我们的高速公路固定测速系统,在查处超速行为中发挥了显著作用,有效降低了因超速引发的安全事故。但是,我市山高谷深、河流密集的地理地质条件,使我们时刻面临着巨大的安全压力。特别是全市近万座桥梁,犹如时刻悬在我们头上的定时炸弹,让人不能有丝毫松懈。我们必须以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交通运输安全监管与应急处置能力,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进一步加强动态信息的采集和对桥梁、隧道等重要结构物的实时监控,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必须整合信息资源,建设全市统一的信息监控平台,实现联网监控、信息共享,提高应急指挥能力;必须坚持安全至上,及时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确保交通运输安全稳定运行。

  重庆交通的五大任务

  全市交通系统要深刻认识信息化在促进交通发展中的重大意义,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建设现代交通运输业过程中的引领作用,着重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规划引领,明确信息化发展方向。今年是“十二五”规划中期调整的关键之年,要进一步加大与部对接,进一步优化调整思路、目标和具体项目,积极争取交通运输部支持,力争将更多的信息化项目,纳入部“十二五”中期调整后的规划,为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奠定坚实基础。

  (二)抓硬件建设,完善信息基础平台。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要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今年要按部总体要求,建成高速公路光纤联网工程、物联网专项在重庆高速公路的示范工程;基本建成投资统计分析系统、智能城市公交信息化示范工程;启动公路水路建设与运输市场信用信息服务系统、公路水路安全畅通与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工作。

  (三)抓资源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一直以来,我们在推动行业资源整合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做了许多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各单位、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仍然无法充分共享利用,发挥整体效益,造成了资源浪费。下一步要继续加大整合力度,完善全行业信息采集、报送、交换共享、发布机制,进一步完善交通数据资源平台,建立交通数据中心,确保全系统信息资源在信息中心实现集中整合,各行业管理局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动,实现信息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四)抓民心工程,服务群众出行需求。实施便民利民举措,仍然是今年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年初交通工作会议提出,今年要推出4项便民新举措,其中有3项与信息化建设密不可分:一是出租车实现“宜居畅通卡”刷卡付费;二是建成交通网上办事大厅,实现行政审批网上办理和查询;三是增强“96096”交通服务热线功能,在部分区县设置分中心。相关单位和部门要及早启动,落实专门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全力以赴推进实施。同时,要继续深化和完善去年实施的8项便民举措,进一步完善网上和手机购票,探索电子客票,继续完善交通网站、手机终端、微博群和交通广播等多方式的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出行需求。

  总之,信息化建设涉及全行业方方面面,不是某一个部门可以单独实施的,需要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共同推进。要培养熟悉信息化技术和交通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加强跨部门之间的信息化人才交流,鼓励人员多岗位锻炼,提高队伍素质,为交通信息化应用建设和运行打下坚实基础。同时,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多层次、多渠道地筹措资金,加大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缓解信息化建设资金总量不足、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探索信息化建设产业化道路,逐步形成投资多元化、建设市场化的信息化建设格局。

  交通信息化的目标是,促进交通运输的现代化。重庆交通信息化支撑的便民利民举措,极大地提升了交通运输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也极大地提升了群众对交通的满意度和认可度。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就没有交通运输的现代化。

  信息化建设涉及全行业方方面面,不是某一个部门可以单独实施的,需要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共同推进。

(值班编辑:张冉)
最新通讯员新闻
信息检索
关键字
类  型
新闻阅读排行
本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更多>>运输刊物订阅
更多>>精品车辆
新闻回顾
更多>>专题新闻
更多>>通讯员列表
更多>>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