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春运已经进入年前客流高峰期了,上级各相关部门相继下到基层旅客运输企业检查安全经营工作,有部分员工不理解,认为这是上级有关单位在走过场,做形式,不能产生效益、给员工实惠。笔者听到这样的反应认为这是大错特错的想法,笔者认为安全就是效益。
什么是效益?概括地讲,不外乎就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所以说安全就是效益,是因为:一是安全生产所产生的效益是隐性效益,体现在生产全过程中。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生产得到安全保障,不发生事故的前提下,才能保障生产的正常发展和连续进行,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如果事故频发,就要交付高额“学费”,不仅会造成看得见、算得清的直接经济损失,增加生产成本,而且还会由此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和员工队伍的正常情绪,造成无法计算的间接经济损失,甚至生产过程被迫中断,降低效益。此外,在安全氛围下开展生产工作,员工的安全健康得到了保障,这对员工队伍的思想稳定,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是安全生产在市场竞争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力因素。良好的安全环境可以给企业运作带来良性循环、可观的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假如一个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管理不善,一旦行车事故频发,不但不利于提升企业形象,而且给旅客造成心理阴影,甚至畏惧进其站、坐其车,这就会产生所谓的“安全生产负效益”。“负效益”自然冲减应有的“正效益”。
所以说“安全就是效益”,“抓生产,必须抓安全”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