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行业节能降耗的主要对策
来源:河南省范县交通运输局 曹中华 2011年11月21日15:42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时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随着我国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工业化不断推进,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城市化步伐日益加快,资源供需矛盾也越来越大,环境压力日益增大。努力缓解资源不足的矛盾,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节能降耗已经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交通运输业作为重点耗能行业,在目前国际原油价格不断创出新高、国内成品油大幅涨价的情况下,节能降耗责任重大。作为交通上的一员,工作之余,笔者结合对交通运输业节能降耗的调查研究现提出一些看法,希望与全国交通系统同仁交流。

    一、建立交通行业节能降耗保障体系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节能工作领导机构,具体部署、监督节能降耗工作情况,审议年度节能降耗工作安排,协调解决节能能耗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二是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将交通行业确定的GDP能耗降低目标分解到企业,与企业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实行严格的责任制,狠抓落实。三是加强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管理。对重点耗能企业开展能源审计,编制节能规划,制定节能目标,实行奖节罚超措施,公布企业节能源利用状况,有关部门将采取抽查、通报、公报等方式对企业节能进行跟踪、指导和监督。四是加强能源统计工作。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负起责,建立能耗统计工作体系。完善统计制度,及时准确反映能耗水平及节能目标的实现情况。五是鼓励使用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六是建立节能奖励机制。各级交通主管部门每年对在节能工作或节能科研、开发中取得显著成绩的企业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企业自己也应建立节能奖励制度,对内部节能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七是加强节能宣传与培训。定期组织能源计量、统计、管理和操作人员业务学习和培训,提高资源忧患意识、节能意识和环境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着力抓好交通行业主要领域的节能降耗

    (1)公路建设养护方面。一是在规划中统筹安排,结合各种运输方式特点,合理确定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的建设规模。加强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选择合理路线,确定适当的规模、技术等级,使交通发展所需土地、能源等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节约与利用,最大限度地降低公路建设、运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二是施工中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把合理利用资源、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重要位置。严格控制临时占用土地,尽量减少施工占地。农村公路改建充分利用旧路,尽量在原路上加宽改造。大力推进节能、节水和原材料节约工作,提倡使用再生材料、废弃轮胎、废钢材、工业废料的综合利用。三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养护计划,做到日常养护,重点养护和预防性养护的有机结合。加大对大、中修工程施工管理,降低原材料消耗,严格工程质量管理。大力采用机械化手段,使用节能降耗型施工机械,推广小型机具在公路养护中的普及和应用,降低养护成本,提升养护质量。

    (2)道路运输管理方面。一是加快建设交通信息系统,及时发布公路通行信息,提升汽车运营的组织和管理水平,降低车辆空驶率,提高交通工具的能效。二是加快运营车辆结构调整,加大淘汰高耗能污染的老旧车辆的力度,严厉打击拼装机动车,鼓励使用低能耗、低污染、小排量,新动力汽车。三是加快运输企业集约化进程,优化运输组织结构。通过优化整合,客运企业由小、弱、散逐步向集约型、规模化方向发展。四是鼓励发展大型化、专业化货物运输,限制和淘汰技术等级低,能源消耗大的车辆参与营运。提倡货物运输专业化,实现箱式化、节约化,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能耗。五是引导企业配备节能型汽车维修设备,逐步淘汰低效率、高耗能的老旧维修设施,降低汽修消耗。六是做好维修配件和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重视废旧轮胎、废机油、清洗用水和车用氟利昂等再生资源的回收,提高资源利用率。

    (3)城市公交运营管理方面。建立以快速公交为依托,专用道干线公交为骨架、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为辅助的城市交通新模式。加快城市和干线公路天然气加气站建设,大力推广天然气汽车,加强营运车辆的油、气及原材料统一管理、推广节能新技术,减少空驶,提高车辆利用率。加大修旧利废工作力度,推广使用清洁燃料,减少汽油使用量,降低成本,节约能源。执行营运车辆检测、报废标准,淘汰技术落后、能源消耗大的运力,鼓励发展高效、大型、低耗、少排放、低污染的运力。

(值班编辑:郭艳超)
最新通讯员新闻
信息检索
关键字
类  型
新闻阅读排行
本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更多>>运输刊物订阅
更多>>精品车辆
新闻回顾
更多>>专题新闻
更多>>通讯员列表
更多>>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