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运输网 >> 道路客运 >> 机务研究 >> 正文
浅谈道路运输企业的车辆技术管理
来源:浙江通济交通运输股份有限公司 汪根友 徐光明 卢坚峰 2010年3月7日9:36
    车辆是汽车运输企业的主要生产工具,是运输物质的基础。车辆管理是指对车辆规划、选配、使用、检测、维修、改装、改造、更新与报废等全过程的综合性管理。只有加强车辆技术管理工作,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保证车辆正常安全运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投资效益和提高企业在社会的知名度,望各汽车运输企业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本文谈谈车辆技术管理观点。

一、 车辆技术管理的目的:

    车辆技术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为运输提供安全、优质、高效、低耗、及时、舒适的运力,保证车辆在使用中的良性循环,确保车辆运行安全,使车辆更好的为运输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获得最佳的综合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二、车辆技术管理的基本任务:

(1)技术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贯彻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工艺和操作规程;
(2)采取有效技术措施,提高车辆的使用技术,保证车辆具有良好的技术状况;
(3)确保行车安全,搞好环境保护;
(4)建立和健全车辆的技术档案制度,保证技术档案的记录及时、准确、完整;
(5)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包括检测设备),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活动;
(6)依靠科学进步,采用现代化管理方法,总结交流推广先进经验,大力节约运行和维修材料,保证达到各项技术经济定额指标的要求,降低运输和生产成本;
(7)加强职工安全,法制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提高职工素质。

三、车辆技术管理的基本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技术与经济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对运输车辆实行择优选配,正确使用定期检测、加强维护、视情修理、合理改造、适时更新与报废、实行全过程综合性管理。

四、车辆技术管理一般分三阶段分别为:

车辆使用前的准备:规划、选配、新车接收。
车辆使用中的管理:检测、维护、修理(油料、轮胎、材料)。
车辆后期管理:改装、改造、更新、报废。

(一)择优选购及合理配置车辆

1、择优选购车辆

    择优选购是根据运输生产的需要和运行条件,按照对车辆的适应性、可靠性、经济性、维修和供应配件的方便性以及产品质量的优劣等因素进行优选购置车辆。

    择优选购车辆是关系到运输单位和个人主要生产设备优劣的关键问题,应进行技术、经济论证,避免盲目购置。要从实际出发,按需选购,量力而行,讲究实用可靠,以及尽可能达到少投入多产出综合经济效益好的目的。

2、合理配置车辆

    是指运输单位根据其所承担的运输任务的性质、运量、运距和道路、气候及油料供应情况等条件合理配置不同大小和汽柴油车辆,满足运输市场的需要。

合理配置车辆的标志是:

(1)车型先进、安全可靠、旅客上下(或货物装卸)方便;
(2)车辆规格齐全,能与当地客源相适应,且配比合理(座位多少,吨位大小,高中低档比列等)客量利用率和吨位利用率高;
(3)车辆的油耗、维修费用、运输成本均低,而利润高;
(4) 应变力强,能完成正常的生产任务,又能突出重点,完成特殊任务,为此配置车辆时,除需考虑当地运输市场状况,弄清现有在用运输车辆的基本技术情况外,还应考虑下列因素:
① 车辆经常行驶的道路条件;
② 汽车行驶路段的气候,海拔条件;
③ 油料供应情况;
④ 车辆使用的普及性;
⑤ 本单位或当地维修能力;

    总之,合理配置车辆,对避免运力过剩,提高运输效率,节约能源,保障安全生产,降低运输成本,争取更多的客货源都起到较大的作用。

(二)汽车的价值分析

    价值分析的作用是分析清楚技术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对汽车进行价值分析,可以把汽车的使用性能,寿命周期费用与汽车的价值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汽车在使用过程中能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汽车的寿命周期是指汽车从购买新车使用到报废的整个时期。汽车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都要耗费一定的费用,把这些费用加起来就是汽车寿命周期费用。它包括汽车购置费和使用费用。

    汽车的价值可以用下式表示  V=F/C 

    式中V—汽车的价值     F—车辆的功能     C—寿命周期费用

  提高汽车价值并不是单纯的强调降低周期费用,也不是片面提高使用性能,而是要求提高使用性能与寿命周期费用的比值。

(三)车辆合理使用和管理(轮胎、油料、材料的等)

  车辆的管理,合理使用车辆资源、保证正常运输需要,提高车辆使用效率,保证车辆安全高效运行,节约费用,提高效益。特要求在机务技术管理加强。下面根据管理的要求简述主要的具体方法及措施。

1、轮胎:占运输成本的10%~15%,因此合理使用轮胎,提高轮胎的使用寿命,对降低运输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保持轮胎良好的技术状况对确保行车安全,降低行驶阻力,减少油耗也有较大意义。

合理使用轮胎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 抓好轮胎的管理:建立轮胎技术记录卡片,考核轮胎实际行驶里程和使用情况。要抓好轮胎早期损坏和异常磨损的原因分析和资料统计,以便不断总结经验,推广先进的驾驶经验与维修技术(包括设备、四轮定位等);
(2) 提高驾驶技术:合理使用,延长寿命,驾驶操作应起步平稳,避免轮胎在路面上滑移,避免紧急制动,选择较好的路面,控制车速,防止高速行驶导致胎温过高;
(3) 加强对轮胎的维护:
①抓好轮胎例行维护,做到“四勤”:“四勤”是指勤查气压、胎温、挖石子、塞小洞;
②提高底盘维护质量:重视底盘的检查与调整,定位正确,轮辋不变形,轮胎平衡,车架和桥壳正直无弯曲变形,轴距一致,轮毂轴承松紧度合适;
③轮胎换位:按一定的顺序换位,使全车轮胎合理承载和均匀磨耗,避免偏差与偏磨现象。

2、柴、汽油:燃料的消耗占运输成本的25%~30%,所以节约燃料对降低汽车运输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影响汽车运行燃料消耗的因素很多,概括为两方面:①汽车本身的性能;②汽车的使用因素。
(1) 发动机技术状况对油耗影响:气缸压缩压比、配气相位、供油系和点火系的技术状况;
(2) 底盘技术状况对运行燃料消耗的影响:①传动系的技术状况(传动系的功率消耗约为传递功的10%~15%,其中变速器和主减速器功率损失占绝大部分。②行驶系技术状况:轮毂轴承调整,制动蹄片与鼓之间间隙,前轮定位,轮胎气压等;
(3) 制动系技术状况:制动拖滞,等诸多原因

3、发动机润滑油:占运输成本的1%~3%。润滑油要做到合理使用,本身的消耗费用不大,但对减少摩擦和磨损,从而能减少功率消耗、降低燃油消耗、延长机件使用寿命。润滑材料的合理使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润滑的消耗、更换、选用。

  润滑油是由矿物基础油和合成基础油加上多种特效添加剂混合而成的,合成的性能比矿物油好,价格也贵一些。经混合而成的机油,必须符合机械摩擦所需的各种润滑性能,其中包括:
(1)粘度性能:兼顾到有较高和较低温度下使用时有较好的流动性,一般加入为2%~10%的粘度剂;
(2)清净分散性能:能抑制氧化胶状物和积碳的产生一般加入为2%~5%淸净分散剂;
(3)抗磨性能:为了提高零件表面的吸附性能和抗磨损性能一般加入为1%~2%抗磨剂;
(4)抗氧化性能:抑制有机酸的生成并能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一般加入2%抗氧化剂;
(5)抗泡性能:防止发动机在搅拌和飞溅产生泡沫一般加入2%~3%抗泡剂。

目前我国采用国际标准来标定机油的质量和粘度。
SAE是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标定的机油粘度分级标准。
API是美国石油协会标定的机油质量的分类标准。

  随着改革开放,各生产厂家和经销商为了争夺市场,由于油品种类繁多,根据以上的标定要求生产了专用机油,提倡使用符合发动机技术要求规定油料。

  车辆技术基础管理是指车辆技术装备管理、车辆技术档案管理、车辆技术状况等级鉴定管理、车辆技术经济定额指示管理以及车辆停放、租赁、停驶、封存和折旧等。

  车辆技术档案是指车辆从新购置到报废整个运用过程中记载车辆基本情况、主要性能、运行使用情况、主要部件更换情况、检测和维修记录以及事故处理等有关车辆资料的历史档案。这种档案对了解车辆性能、技术状况及掌握车辆使用,维修规律,为维修改造和配件储备提供技术数据和科学依据,也为评价技术管理水平高低提供依据,还可以为汽车制造厂提供质量反馈信息,它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应认真做好。

(四)、车辆后期管理:改装、改造、更新、报废。

  车辆改装是为适应运输的需要,经过设计、计算、试验,将原车型改制成其它用途的车辆,称为车辆技术改装。

1、车辆改装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必须改变原车型的用途;
(2)必须经设计、计算、试验后进行改装。
两条缺一不可,否则就不算为车辆改装。
车辆改装的目的是为了适应运输需要,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消耗。

2、车辆改造

  车辆改造是为了改善车辆性能或延长其使用寿命。经过设计、计算、试验,改变原车辆的零部件或总成,称为车辆技术改造。对行驶多年的汽车,进口车,由于配件供应无着落或技术经济指标落后,可改变其个别总成、主要零部件来延长使用寿命,将原车辆的发动机换成其它型号的发动机或换装高压缩比的缸盖凸轮轴,提高动力性,增加车辆装载质量,改善性能等。

3、车辆改造应满足两个条件

(1)必须改变车辆部分结构以达到改善其技术性能或技术状况。
(2)必须有设计、计算、试验等程序。

  车辆技术改造的目的是为了延长车辆使用寿命或用先进的技术取代老旧技术,是车辆经改造后性能有所提高,消耗有所下降,经济效益显著。

  车辆改装和改造必须事前进行技术经济论证,符合技术上可靠,经济上合理的原则。经改装和改造的车辆情况应记录在车辆技术档案上。

4、车辆更新

(1)车辆更新是运输单位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基本手段之一,是降低运行消耗,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而且车辆更新与其折旧资金的提取使用和车辆新度系数密切先关。车辆的更新,以新车辆或高效率,低消耗,性能先进的车辆更换在用车辆。
(2)、车辆更新包含四个方面含义
①、同类型新车辆替换在用车;
②、高效率、低消耗、性能先进的汽车或大吨位替换小吨位;
③、在用车辆尚未达到报废程度,但性能较差的;
④、在用车辆已达到报废条件而被替换。
车辆更新的原则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包括环境效益)。
(3)、更新下来的车辆处理
未达到报废条件,可移为它用或转让出售、或出租给外单位。如果属于报废车辆的更新,应按报废处理,不得转让或移作它用。

(五)、车辆报废

    车辆经长期使用,技术性能变坏,小修频率高,运输效率降低,燃料消耗增加,维修费用增高,经济效益不好。因此,车辆使用后期必然导致报废,车辆报废应严格掌握车辆报废的技术条件,任何提早报废必然造成运力的浪费,过迟报废则增高运输成本,影响更新,也不符合经济原则。

    总之以上谈了对车辆技术管理和使用的看法观点,希望各级同仁一起来为做好车辆技术管理,为保障汽车运输保驾护航而努力。
(值班编辑:海东)
最新通讯员新闻
信息检索
关键字
类  型
新闻阅读排行
本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更多>>运输刊物订阅
更多>>精品车辆
新闻回顾
更多>>专题新闻
更多>>通讯员列表
更多>>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