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运输网 >> 道路客运 >> 零部件资讯 >> 正文
汽车零部件产业应抓住“国产化机遇”
来源:新华社 记者 南辰 2006年11月21日8:37

    戴姆勒·克莱斯勒东北亚地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廷林博士近日在北京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未来两年中,戴姆勒·克莱斯勒将在中国大量采购零部件以实现产品的本地化生产。2008年,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在中国的零部件采购额预计将达到8.4亿美元,约合67亿元人民币,这将是目前戴姆勒·克莱斯勒每年1亿美元本地采购额的8倍多。届时,在中国采购的零部件将被用在戴姆勒·克莱斯勒在中国各合资企业的本地化生产中,包括奔驰品牌和克莱斯勒品牌。贝廷林博士同时还表示,我们会严格遵守中国《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等方面的规定。

    贝廷林博士的表态显示了戴姆勒·克莱斯勒对中国所做长期承诺的履行,也标志着北京奔驰国产化的进程将提速。至此,全球公认的高端汽车品牌基本都在中国真正“落地生根”。

    中国汽车工业的合资之路由桑塔纳起步,逐步发展到奔驰等全球顶级品牌的中高端车型,合资的技术水平和资金规模在不断迈上新台阶。开放、引进、学习、消化、吸收,汽车企业合资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期间穿插着合资双方利益的磕磕碰碰,以及某些中方企业“合资根本目的”一度迷失,还有的外方企业败走麦城后“二进中国”。因此,这些年业界对汽车企业应当怎样走好合资之路的探讨一直没有间断。

    从近期戴姆勒·克莱斯勒、宝马等汽车巨头在中国的一系列动作分析,中国合资汽车企业不会走上“巴西模式”的路子。在《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等法规的引导和约束下,“伪国产化”汽车失去了生存空间,大批基于高新技术平台的全球同步车型、高端车型需要在短时间内从里到外、彻头彻尾地国产化,这为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提供了绝佳的市场机遇。

    业内人士曾经介绍说,真正在中国获得高额利润的零部件企业都不是民族品牌,基本都是国外品牌。国外和国内车商为了暴利一拍即合,外方直接把零部件厂商带到中国。国外汽车企业在投放新车型的同时,强行跟进了一大批零部件企业,这对中国零部件行业的打击相当大。

    然而,深层次分析其中的原因,与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底子薄、水平低、规模散等有很大关系。把一条技术全球同步车型的生产线搬到中国不费什么力气,但要想实现主要零部件的真正国产化,并严格保证国产化零部件的质量不大幅“缩水”,比整车引进要难得多。

    贝廷林博士表示,奔驰的高端定位决定了其产量不可能很大。这样的产量与当地零部件供应商的合作就会有难度。记者了解到,此前,国产宝马也曾面临同样的难题。解决方法之一是说服零部件供应商“向前看”,力争通过过硬的质量打入奔驰、宝马的零部件全球供货体系。

    目前,提到乘用车自主研发,人们往往会想到奇瑞、一汽、上汽、东风等整车企业。其实,与这些企业配套的零部件企业竞争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这些整车企业产品竞争力的高低。因此,国内零部件生产企业应当抓住机遇,利用为合资企业提供国产化零部件的机会,快速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并坚持走强强联合、自主研发的道路,为自主品牌汽车的崛起奠定扎实的零部件基础。

(值班编辑:吴奇)
最新通讯员新闻
信息检索
关键字
类  型
新闻阅读排行
本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更多>>运输刊物订阅
更多>>精品车辆
新闻回顾
更多>>专题新闻
更多>>通讯员列表
更多>>合作单位